去年以來,香港新股市場好不熱鬧,即使期間發生螞蟻上市觸礁,也僅短暫抖氣,中美金融戰下,大量中資企業仍魚貫擇港上市,反觀港企活躍度大不如前。及至近期,港資才見技癢,先後看到本土著名富豪旗下的大型公司安排掛牌,乃近年罕見,到底是看好產業前景適時集資大展拳腳,抑或是認為資產泡沫派對快完結,在看不通世界政經變局下,趁市況尚穩把握高估值加速套現?倒值得深思。
前年香港備受社會極端動盪困擾,禍不單行是去年初又遇上新冠疫情,為全球首批地方爆發,歷時遠較外地長,經濟受創甚深,百業蕭條,最終又要內地當局協助維穩,除了促成新法穩定社會外,更鼓勵大量中資企業來港集資,大量北水透過互聯互通機制參與港股買賣,變相藉注資金融業穩住香港經濟半邊天。故見去年有多達132家中企在港股上市,涉及的籌資額超過2,900億元人民幣。
在這期間,明顯見到中資主導了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傳統港資猶如被「邊緣化」,直至近期才略見起色,接連有港資背景的企業安排在本土上市,擬集資額傳達數十億至過百億元不等,實乃近年罕見。雖然沒有「中」字的祝福,但正因近年這些案例不多,加上有富豪效應,故吸引市場目光。
綜觀這些大型港資背景企業,分別從事投資市場當紅的醫藥及全球手機大廠零件供應行業,都是享有高估值的產業。適時安排上市集資,應付業務發展需要,本屬正面。之不過,按理這些富豪不愁資金,在商言商,若無風無浪錢途無限,當想自己賺盡,如今選擇安排業務上市與公眾股東分享商機,相信多少出於其他風險因素的考慮。
時值疫下經濟尚未擺脫衰退格局,中美科技與金融朝脫鈎方向發展,技術與資金半球化,意味規模效益大打折扣,且不明朗因素增多;再加上全球疫情逐漸受控,經濟重啟反而令寬鬆貨幣政策退場漸行漸近,這些無寶不落的香港富豪們,肯割愛讓旗下企業上市,相信或多或少出於對世界大局紛亂、金融市場估值和貨幣流動性皆近頂的判斷,故選擇趁高鎖定利潤套現。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金與專才雲集,資訊發達,港資富豪每每能搶先洞悉大勢,一舉一動備受重視。這些年中資取代外資與港資成香港經濟主流,反觀海外市場就頻見港資的投資手影。到底見到再有港資巨企先後安排上市,消息是好是壞,就留待時間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