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爭依然難分難解!由於地緣政治升溫加上疫情爆發,歐美國家近年試圖利用各種手段減少產業鏈對中國的依賴。不過,再有最新證據表明,歐美巨企正計劃在中國尋求擴張,並進一步將供應鏈轉移到中國境內,與西方政府全力推動的「去中國化」背道而馳。
據中國歐盟商會的年度調查顯示,585家歐洲企業當中,近60%企業打算擴大對內地的投資,比率高於去年的51%,另有25%受訪企業正透過將生產線遷入中國或改用當地產品,來「支撐」自身供應鏈,僅9%表示會把供應鏈遷出中國,創有調查以來新低。報告指,歐企將進一步把內地業務與其他地區分開,避免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供應鏈中斷。
同時,約半數企業表示,中國的利潤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比例高於去年的38%;73%受訪企業於去年錄得盈利,另有14%達到收支平衡,凸顯內地市場的反彈驚人,使歐企在全球疫情籠罩下,仍能保有與疫情前相當的利潤水平。
報告稱,內地經濟自疫後快速復甦,為歐洲企業在疫情中提供「避風港」,中國亦成為全球更重要的增長和利潤來源,包括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等眾多歐企,都得依靠內地市場。
事實上,美國招牌科企蘋果公司(Apple Inc.)也一直深化其中國供應鏈,據報Apple正與內地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及比亞迪股份(01211),就其電動汽車項目的電池供應進行初步磋商,刺激比亞迪股價於染藍之後的第二日抽升6.27%,昨日收報201.6元,為表現最佳藍籌股。
據悉,Apple提出供應商需要在美國興建生產廠房作為合作條件,惟作為特斯拉供應商之一的寧德時代,考慮到中美關係緊張及成本問題,不願赴美設廠。
目前尚不清楚最終會否達成協議,亦未知會否涉及Apple持有的電池專利技術,但料Apple傾向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因為使用鐵生產的成本相比鎳和鈷更低。
研調機構SNE Research早前亦發表報告,稱受惠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持續擴張,預計內地電池製造商增長速度將快於外國同業。
然而,寧德和比亞迪所面對的競爭絕不輕鬆,事關特斯拉考慮在旗下中國生產的運動型多用途車(SUV)改用南韓LG化學的NCMA四元鋰電池,若事成,將是LG化學首度把NCMA商業化。三元或四元電池賣點是續航距離比磷酸鐵鋰電池長,而上述四元電池含鎳量高達90%,鈷含量則較傳統電池降低70%,可望突破鈷有限不足的掣肘和相應成本。俗稱「大摩」的摩根士丹利則將比亞迪評級降至「減持」,原因是成本轉嫁能力有限,通脹環境下盈利具較大不確定性。
不管如何,特斯拉亦在深化在中國市場的布局,目前正與內地國有航運公司中遠集團聯手,推動海運物流數碼化,緩解疫情所帶來的國際物流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