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櫃情況嚴峻,亞歐貨櫃航線運費頻創新高。隨着6月旺季到來,本港廠商預期,貨櫃問題短期難解「缺」,運費再衝高之餘,貨運延誤勢進一步拖累廠家現金流,疫後困境恐雪上加霜。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表示,現時全球貨櫃短缺情況正在惡化,多個內地、歐美,以及東南亞港口的擠塞情況嚴重,貨船普遍要等待至少4到5日才有泊位,情況較早前加劇,這亦令超過七成貨物運送出現延誤。隨着6月開始的傳統旺季到來,料缺櫃和延誤情況會繼續惡化。
他指,缺櫃和港口擠塞原因眾多,例如早前內地東北部分港口遇上惡劣天氣、個別美加港口爆發工潮,以至疫情持續不斷,部分港口如深圳鹽田港、馬來西亞港口運作停頓,影響貨櫃和貨物流轉。
整體而言,他直指,相比疫情爆發前,往美國的運費已升了3至5倍;往東南亞的驟漲了5至10倍;往歐洲的亦狂飆了7至8倍,甚至有個別的升幅倍數高達14倍。運費急升以外,亦多了一些附加費和罰款,如訂了櫃位但最終沒有用,或遲交文件,又或付運有任何更改事宜,都會衍生一些額外費用,增加貨運成本。他又指,業界不希望高昂運費持續,但預期情況短期難以緩解。
香港玩具商怡高安迪董事副總經理施俊匡表示,今年以來貨運延誤情況嚴峻,1月的訂單原本在3或4月出貨,到現時卻仍然未有出貨期;有些訂單幾經辛苦在5月初拿到貨櫃位,但近日被通知要延期至7月尾,對廠商的現金流明顯帶來影響。
施氏續指,運費升幅非常誇張,一個貨櫃的運費由原先約3,000美元,升至目前近1.1萬美元,短期之內的升幅約2.66倍。況且現時已不是價錢問題,而是能否拿到貨櫃出貨。據他所知,部分廠商正考慮採取其他方案應對,如先短程空運至其他亞洲港口再轉用貨運,但此方案可能較適合單價較高的電子產品訂單,玩具訂單就不太划算。
至於海運成本能否轉嫁至消費者身上,他則指這視乎個別零售商決定,但除非成本增至無法承受,一般而言都不會想加價,以免影響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