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添煩 美供應鏈「排華」難成事

縱使美國政府出盡全力要求企業產業鏈要「去中國化」,加上去年內地最先爆發疫情,使某些仍在觀望的企業將部分產能遷至東南亞等地,但內地及後又最先走出疫情,盡顯體制優勢。隨着台灣和越南等地近期爆疫,供應鏈再次生變。觀乎內地企業靈活走位,以低價策略搶攻市場,加上全球市值最大企業之一蘋果公司(Apple Inc.)仍依賴內地,美國要在供應鏈中「排華」談何容易。

全球正值晶片荒,反而有助內地鞏固供應鏈優勢。外媒報道,內地記憶體(存儲)晶片製造商長江存儲和長鑫存儲,利用今次史無前例的缺芯浪潮,積極供應低價記憶體晶片,力求藉此拓展市佔率。

業界消息指,上述兩家公司明年的全球低價記憶體市佔或增至約29%。法國外貿銀行就此表示,全球缺芯不代表所有種類晶片都會受惠,5G和電動汽車所需的高階晶片價格會上漲,惟低階晶片價格可能暴跌,因中國廠商正擴大產能。

馬國南非採用華為5G技術

另有報道指,儘管美國如何封殺,甚至祭出技術及資金斷鏈的「雙殺」政策,亦難阻內地企業拓展海外業務!英國著名智庫海外發展研究所(ODI)統計顯示,飽受制裁的華為及中興通訊(00763),去年攻佔非洲及中東無線通訊市場的銷售額50至60%。

雖然美國、澳洲、日本、新西蘭及英國對華為5G設備祭出限制,但馬來西亞政府堅持選擇華為作為建設5G網絡的合作夥伴,擺明抵制華盛頓。在非洲,大多數國家都也同樣接受華為,肯尼亞和南非已使用華為5G技術。

事實上,中資企業已向100多個國家或地區出口398個智能城市提供技術,其中,華為更在非洲和亞洲投入數十億美元的數碼基礎設施。以東南亞為例,華為擬斥資2,320萬美元,於泰國建設第三個數據中心,以發展數碼技術的區域中心。

主宰Apple產能 台日廠受壓

內地「對外」似乎早有對策,令供應鏈於疫下仍得以延伸,外企更抵受不了內地的低廉成本。最近數據顯示,Apple去年的內地與香港供應商聯合起來的數量趕過台灣,登上Apple最大產地寶座!

日本亦受壓,去年Apple供應商數目為34家,而2017年有43家。日本顯示器公司(JDI)與夏普雖仍是Apple的供應商,但面臨內地面板龍頭廠京東方與天馬微電子競爭;在鏡頭模組供應上,日本的夏普和康達智(Kantatsu)也須面對內地的立訊精密與高偉電子(01415)挑戰。

再者,去年下半年東南亞疫情爆發,供應鏈遇到斷鏈問題,但內地當時疫情相對穩定,工廠復工情況良好,成為Apple解決斷鏈危機的替代方案。經歷今年次季東南亞疫情反彈,不少國際巨企料會檢討產業鏈風險,重新考慮多元化模式,當中不少得內地廠商的份兒。

中信証券認為,東南亞新一波疫情或導致內地出口替代效應持續,尤其機電及紡織業,短期內部分訂單勢轉至內地。簡言而之,內地在科技或傳統製造業供應鏈上也具獨特優勢,尤其在疫苗施打上盡顯體制優越,能早於其他地區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