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國負債飆拖復甦後腿

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債務水平急升。信貸評級機構發表報告指,去年疫情令全球總負債佔生產總值比重創新高,其中新興市場負債攀升,拖累經濟復甦。以新興市場為主的亞洲區近期確診個案回升,區內央行可施行的刺激措施有限,發達國與新興市場間的經濟落差恐再擴大!

評級機構穆迪旗下子公司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早前發表報告顯示,全球債務總額增加了24萬億美元(約187.2萬億港元),創歷史新高,佔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升至366%高峰。國際金融協會(IIF)亦於5月中披露,今年首季全球債務出現兩年半以來首次下降,但發展中經濟體的債務反而「破頂」。兩項數據均反映了全球債務高企,值得市場警覺。

恢復恐落後發達國

穆迪分析首席亞太經濟學家Steve Cochrane表示,疫情令各類債務都在攀升,尤其是各國政府負債,因為全球政府在過去一年除了要推出財政刺激措施外,稅收也相對減少。

不過,他認為,全球負債攀升帶來的真正衝擊,是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間的經濟落差將更顯著,隨着新興市場負債激增,當地政府日後處理債務還將面臨更大難題。

在新興國中,穆迪點名土耳其、越南和巴西,因為這3個國家都有不只一個領域的債務激增。

或被迫縮刺激措施

Cochrane認為,除疫苗接種計劃進度緩慢外,政府債台高築恐被迫提前縮減振興措施,將讓當地經濟失去復甦動力。他補充,「當經濟快速增長時,債務問題相對不是那麼迫切」,全球經濟增長將不平衡,今年夏天美國和歐洲或會加速增長,而新興市場「可能需要再等一會兒」。

穆迪發表的報告亦發現,儘管有改善迹象,但新興市場主權國家和非金融企業的信貸壓力指標仍較高。該公司董事總經理Atsi Sheth表示,在2020年,除中國和土耳其外,20國集團(G20)新興市場國家的實際GDP平均收縮近6%,新興市場的經濟產出今年正在復甦,但許多國家要等到2022年才可回到疫情大流行前水平。

德銀新興市場研究負責人Sameer Goel亦指,亞洲區相對慢的疫苗接種拖累經濟,那些較發達的經濟體亦不例外。隨印度等國確診人數再度暴增,相較美國、英國等確診數字逐漸下滑,將進一步拉開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間的經濟復甦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