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美國聯儲局暗示即將討論「收水」之際,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公布推算數據,指到明年底前如果聯儲局不改變做法,也不開始縮表,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將膨脹到9萬億美元(約70.2萬億港元),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1%。
聯儲局近年資產負債表臃腫一直為人詬病,指過往多次的量化寬鬆無助推動美國實際GDP和通脹目標,只是壓低國庫債券的收益率和谷起股市等資產價格。事實上,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由去年疫情爆發前的4萬億美元,膨脹到現在的7.9萬億美元,接近美國GDP的36%。
紐約聯儲銀行的報告又指,到明年底前,聯儲局準備金餘額將攀升至6.2萬億美元高位,之後穩步下降。如果聯儲局繼續將到期本金再投資到投資證券,預料到2025年的整體投資組合組成將會大致不變。
隨着貨幣政策逐漸正常化,聯儲局投資組合走向將取決於政策選擇,最高保持在9萬億美元,最低或至6.6萬億美元。報告又假設聯儲局續以每月1,200億美元規模收購資產到今年底,之後逐漸縮減,直至明年底方會完全停手。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張海雲周日在內地一個論壇表示,過度依賴貨幣寬鬆政策和監管干預來降低近期的金融風險,很可能弱化長期的金融韌性,增加長期金融風險。他指,發達國家目前存在諸多金融問題,其一是中央銀行正在日益取代市場,貨幣干預規模範圍大幅度擴展,可看到空前的貨幣超發,即發行增速超過需求增速。對於利率的干預,從短期一直擴展到整個的收益率曲線。在干預頻率上,聯儲局對貨幣市場流動性和價格的微調,已經成為了實時干預。
他認為,在日益嚴格和細化的監管體系下,金融機構的商業自主性日益弱化,商業決策被監管因素主導,對商業機會的獨立風險評估就被稀釋。在超低利率、負利率的環境下,金融業的傳統盈利模式,尤其是利差模式,難以為繼,資產增長的速度難以超過負債增長的速度,長期前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