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互聯網經濟發展迅速,科網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資本市場推波助瀾下,這些新經濟企業前仆後繼地到境外上市,造就了一代「新經濟富豪」,也為香港的財富管理業帶來機遇。財富管理機構華港財富行政總裁孫越君表示,在中美爭端的背景下,選擇在港上市的中資科網企業有增無減,成為內地新經濟富豪們「產生財富」的發迹地。
近年家族辦公室興起,主要為客戶提供各類財富管理服務,其中也有實現財富傳承的作用。隨着更多新經濟企業在港上市,這些企業上市後動輒市值逾千億元,使持有股權的創業家、企業元老等透過香港交易所(00388)實現了財富累積的第一步,並為香港的理財業提供了土壤。孫越君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對於多數新經濟富豪而言,手頭上的自家公司股票便是最大資產,由於不願輕易減持,股權抵押貸款便成為一大需求。
與上一代靠着工業、地產起家的「大孖沙」不同,新經濟富豪更重視效率及數碼化,這恰恰正是傳統私人銀行的弱點。孫氏坦言,香港在財富管理方面,數碼化程度不如內地,用戶對手機應用程式(App)體驗也欠佳。他更說︰「有些私人銀行的App甚至沒有中文界面,但中國客戶卻是增長最多的市場。」
以華港財富為例,目前九成客戶都是內地的新經濟富豪。該機構於2017年成立,短短數年間資產管理規模已飆至逾41億美元(逾319億港元),更預計年底前進一步增至60億美元(約468億港元)。旗下業務主力幫助新經濟企業上市前設立公司紅籌架構,亦為企業高層與早期股東設立上市前(Pre-IPO)架構、建立員工持股平台,並開立私人銀行戶口等。
雖然各大型銀行一直主張以服務客戶為優先,但實際上私人銀行的角色並非完全中立,有時甚至可能會與客戶之間產生潛在利益衝突。舉例而言,大型銀行多數會設立績效指標,要求員工就新客戶數目、產品銷售額等項目「跑數」,這種做法有時或導致員工分身不暇,迫於無奈在簽單後「忽略」客戶,將更多時間物色新客。另外,銀行在為客戶推薦金融產品時,亦有機會受限於公司要求,只能推銷自家產品,而非最適合的產品。
反觀家族辦公室,因其擔當外部資產管理人角色,擅長中立地為客戶從不同私人銀行中挑選服務,也能為客戶整合不同銀行戶口。故孫氏相信,家族辦公室能提供的服務更廣泛,甚至更多,因有些銀行不會提供的服務,如為客戶成立基金、投資私募股權等,對家族辦公室而言只屬「相對基本」的服務。
孫氏坦言,傳統銀行在客戶管理方面有時「很粗糙、不夠嚴謹」,未能照顧到他們的實際需要。舉例來說,銀行與客戶之間的交流多數依賴電話或面對面交談,惟科技企業的高層可能更傾向用即時通訊軟件交流,因他們平常工作也是透過App溝通。他續指,銀行在介紹產品時,不時要發送長達數十頁的文檔予客戶,「而且全是英語,很多時候客戶根本看不懂。」相反,若能以短片方式簡單易明地去解釋產品,做法將更理想。
早前家族辦公室Archegos爆倉事件,引起了連環效應,外界亦關注這方面的監管。然而,孫氏認為,監管政策只會落在提供信用貸款的銀行,因銀行才是承擔風險的一方。再者,Archegos只是頂着家族辦公室的名義,實際上所做的投資是用對沖基金的做法,整件事對行業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