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殺到埋身,永明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策略師雷志海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市場對通脹敏感將使今季投資市場帶來短期震盪,預計調整約一成,屬健康回調。隨着環球經濟活動逐漸「正常化」,對經濟周期較敏感的板塊,例如工業、原材料及金融可看高一線。
通脹無疑成為投資者近期最關注的議題,雷氏指,最近物價、原材料、商品價格及運輸成本等明顯上升,加上資源和半導體供應短缺,使通脹壓力明顯加劇。市場普遍預期未來一至兩個月通脹將急速上升,擔心引致主要央行調整貨幣政策,繼而影響資產價格,預計投資市場第二季將維持波動及整固。
至於聯儲局會否提早加息,他認為,除非通脹遠超預期,否則以聯儲局官員目前斬釘截鐵的態度,預計當局將維持2023年加息計劃不變。不過,近期有個別官員對買債規模和時間表有微言,或暗示買債有機會作出調整。
事實上,溫和通脹對股市有正面作用。他解釋,儘管消費者認為物品愈買愈貴,但商家利潤相對增加,對股價及股東有利。反之,對債券投資者並非好事,由於企業收入增加與否均派發固定利息,惟同一時間通脹上升,意味收息跑輸通脹,尤其於低息環境下,不少國家和企業發行長期債券「吸水」,債券期愈長,對通脹的敏感度亦愈高。
展望今季投資環境,他稱,隨着全球經濟活動加快,加上中國、美國及歐洲正推動基礎建設,對資源及商品等需求有增無減,不排除將出現板塊輪動,即資金將從去年炒風熾熱的新能源、科網等板塊,轉向對經濟周期敏感的舊經濟板塊,對歐亞等向來以服務及製造業為主的市場有利,而美國主要以科技行業為主導,未必能受惠於經濟反彈。
強積金部署方面,他建議打工仔可視乎剩餘投資時間的多寡,對強積金帳戶內「現有帳戶結餘」及「未來供款」作出不同安排。剩餘的投資時間愈長,意味未來供款的金額將較現有結餘多,可考慮在未來供款較為進取。相反,愈接近投資期終點,則愈需要注意保障現有帳戶結餘。例如,還剩餘7至8年投資時間,可考慮三成債券,七成股票;如還有4至5年時間投資,可維持上述部署,或半股半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