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新冠疫苗面世,全球疫情會逐漸平復過來,詎料天不從人願!踏入次季,先是印度失控大爆發,繼而是菲律賓、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多個亞太經濟體疫情集體惡化,被迫再度收緊禁聚令,甚至封城,經濟復甦之勢斷裂,更令近年全球製造業產業鏈「去中國化」遇挫。所謂風水輪流轉,中港近日因疫情緩和及疫苗充足,股市抗跌力較佳,整個產業鏈隨時又再大洗牌!
這幾年中美大打經貿戰,加上疫情最先在中國爆發,不少跨國企業為了規避天災人禍風險,都為產業鏈實施「去中國化」,將原先設在中國的部分生產線,遷往其他亞太經濟體如越南、印度、泰國等地。可如今多個亞太經濟體備受新一波疫情衝擊,包括一直被視為有潛力取代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印度,疫情之惡劣令全球目瞪口呆;被視為全球防疫「典範」、今年以來受惠全球晶片荒的台灣,如今亦告失守,多地停工。如是者,除中國以外,亞太區內兩大高端科技及傳統製造業基地,如今皆在疫情衝擊下陷入經濟停擺危機。
再看,在金融服務領域佔優的新加坡、備受外資廠商青睞的越南,亦面對新一波疫情爆發。單是這4個地區,掌握着全球大部分產業命脈,再加上對中國態度反覆的菲律賓、顯現制華之心的馬來西亞等,近期皆紛紛面對疫情大爆發之苦,遇上疫苗不足,亂局未知如何收拾,經濟再受重擊是必然。人算不如天算,此刻能額手稱慶的,相信是隨遇而安、未有完全將生產線撤出中國的廠商。投資者看在眼內,到底「去中國化」是否可行?區內是否更需要擁有中國這個既兼備疫苗產能完善,又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繼續穩定支撐需求,有更大的融合,才能走出這場世紀疫情?答案是毫無疑問的。見到近日中港股市表現,人民幣匯率靠穩,相信部分原因正與區內避險資金流入有關。
也許上述情況是美國拜登政府最不願意看到的,近日歐美多地正嘗試放寬防疫措施,逐步重啟經濟,偏偏遇上以巴衝突令中東局勢升溫,亞太區「盟友」的疫情又日趨嚴峻,足令拜登政府懊惱不已。就在此刻,傳來歐盟同意將暫停對部分美國金屬產品加徵關稅,以便為雙方尋求解決方案創造條件。如此巧合,相信美國在枱底落足工夫。
面對一場為時較預期更長的世紀疫情,全球的態度不是合力迎戰,而是繼續分道揚鑣,試問經濟怎能走出困局?最終確實難免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