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剖析:科技專才宜把握虛銀機遇

香港8間虛擬銀行逐步投入市場,憑藉流暢客戶體驗、豐富的優惠和個別創新產品,給市場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亦將加劇市場競爭。報道指,虛擬銀行目前仍處於投資期,需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探索如何確立自身定位及盈利模式,未來前途及發展方向仍有待觀察和探索。

虛擬銀行並非新鮮事,美國於1995年由3家當地銀行聯合成立了全球首家脫離銀行實體網點運營的網上銀行,開業半年就錄得近千萬人次瀏覽量,正式啟動了虛擬銀行的發展道路。兩年後,荷蘭ING集團成立ING DIRECT Bank,創新採用業務操作的網上化加諮詢服務「咖啡店化」等模式,於遠程網上服務客戶的基礎上,又極大提高了用戶對網上銀行的接受程度。

當時的網上銀行主要是由傳統銀行投資建立,被稱為「直銷銀行」。其後,隨着互聯網和通訊技術迅速發展、智能手機普及,催生了新的客戶行為和行業,給網上銀行帶來更多發展空間,虛擬銀行迎來發展爆發期。此時,互聯網企業及多樣化背景的虛擬銀行逐漸成為主流。

監管政策也給金融創新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發展環境。例如歐盟支付服務指令、單一歐元支付區域政策、英國開放銀行政策,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鼓勵金融科技發展等,都激勵當地虛擬銀行發展。

全球現有四十多家虛擬銀行,大部分開設存款業務,亦有很多開設貸款業務,反映存貸業務仍是虛擬銀行基礎,亦是重要收入來源。而ING DIRECT、台灣王道銀行和印度DigiBank等,除存貸業務外,還設有信用卡、保險和理財等多項業務。

疫情改變客戶行為

特色業務方面,如早年ING DIRECT通過咖啡店諮詢的方式,建立客戶對新型銀行的認知與信任;歐洲的Yolt則利用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形成首家「開放式銀行,為客戶提供查看多家銀行的帳戶餘額、優化資金管理等功能,成功打破銀行間的關係;英國Monzo則針對現代人頻繁出遊的需求,為客戶提供20多個國家的換匯服務和便捷出遊配套金融服務。

去年全球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客戶行為,更多地追求遠程虛擬化服務,這有利於虛擬銀行的發展。香港屬於成熟的城市,更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金融科技人才大可透過創新及獨特的虛銀市場定位,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召集人 林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