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股市疫後10大趨勢

近年來,雖然在美國和亞洲新興市場均有少數備受追捧的超大型股票表現強勁,但除了極少數股票表現向好外,市場上眾多「失寵股」受冷落。去年11月疫苗研發成功的消息加快市場輪動,雖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已能分析出可能會出現的10大潛在趨勢。

回歸靠估值預測回報

第一,利好消息已被股價消化:股市雖可能繼續受惠財政刺激措施持續帶來的正面影響,但亦面臨3個不利因素,包括:高估值、利率缺乏大幅下降空間,以及政府債台高築。歸根究柢,估值是最佳的長期回報預測指標。不少股票和大部分股票指數現已升至近歷史高位,容易受負面消息干擾。

第二,價值回升的重要機會:在具備出色基本條件的低估值優質股票,與業務模式確實存在周期性或結構性阻礙因素的股票之間,已有很長時間無法加以區分,這情況維持之久實在異於尋常。疫苗的利好消息和美國政治不明朗因素逐漸消退,似乎是促使市場主力加速調整的因素,然而,此後的輪轉只是相當溫和的估值倍數回歸。

第三,估值偏高的增長股泡沫恐將爆破:許多熱門股票的溢價估值已充分反映市場預期定價,除非實際表現與預期完美契合,否則一旦有任何負面消息,股價將會應聲下跌。

第四,美股估值處於50年來最高水平:過去幾年,美國市場一直佔據主導地位,主要由小部分指數權重股和日益增加的主題股所推動。因此,美國市場也不乏估值偏高的極端例子。雖然美國市場仍有不少優質的價值投資機會,最明顯的是在製藥和「老派」科技公司等表現落後的板塊,但整體所面臨的挑戰似乎將會加劇。

第五,亞洲新興市場估值相宜,增長前景樂觀:與美國一樣,亞洲亦有少數表現強勁的超大型公司。不過,整體而言,亞洲新興市場估值較已發展市場更相宜,並提供增長與價值兼備的投資機遇。亞洲新興市場的表現有望於來年做好,特別是與全球復甦關係最密切的出口敏感型板塊。

第六,通脹升溫帶來短期風險:雖然近年來決策者對通縮的擔憂比通脹更甚,但這種情況似乎將改變。在各國維持極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立場,以及在家庭儲蓄異常偏高下,如何實施消除產能計劃已成為一個問題。在成本和需求上漲雙重夾擊之下,短期內或會引發通脹過熱,為決策者帶來新難題,這亦有可能造成股市和債市動盪。

第七,醫療保健行業估值相宜:周期性較低的板塊存在大量機會,當中,醫療保健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部分主題已炙手可熱(如生物科技/基因組學)。受其防守性和美國當局擬實施藥品定價法規等因素影響,醫藥股的估值尤其吸引。

第八,以環保為重點的投資將會持續:由於降低碳排放的壓力持續存在,而企業亦將需要作出調整。當企業在可見的未來轉向太陽能和風能等,在石油和天然氣生產方面的投資料將低於疫情前的水平。向非化石燃料轉型,以及發展電池存儲及生物燃料方面的新興技術將是未來的重點投資領域。

第九,社會考慮因素日益重要:疫情過後,人們便體會到社會問題的重要性,特別是心理健康和貧富懸殊加劇等。隨着企業更積極地對其為廣泛社會帶來的影響作出相應行動,將社會因素納入考量將更有利未來的投資表現。

主題投資易釀新泡沫

第十,主題投資與「價值漠視型」投資者:主題投資與整體趨勢有廣泛聯繫。正如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在過去20年崛起一樣,這些趨勢並不局限於按行業或板塊劃分的股票分類。現時變革速度較之前幾十年快,具潛力的主題股票數量亦有與日俱增之勢。由於愈來愈多零售投資者入市,亦追捧熱門的主題投資,而不是採取專注估值的投資法,大部分主題雖可能持續存在,但出現新泡沫的風險上升。

施羅德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