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外貿勝預期「起」中有憂

中國4月份外貿數據勝預期,其中以美元計價的進口按年增速創逾10年新高,隨即惹來市場加大對輸入性通脹壓力的憂慮。惟國家統計局及時「撲火」,大放口風稱今年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將明顯低於3%預期目標,但仍需警惕經濟尚未恢復常態。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今年首4個月累計,中國進出口總值達11.6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28.5%。單計4月,進出口總值3.14萬億元,按年升26.6%。其中,出口按年增22.2%,至1.71萬億元;進口則上升32.2%,達1.43萬億元,惟按月微跌2.2%。以美元計,進口按年更飆升43.1%,為自2011年1月以來最勁增速,反映內需強勁、大宗商品價格急漲;上月貿易順差2,765億元(或428.6億美元),按年減少12.4%。

對美貿盈1821億元人幣

受惠境內外需求回暖,市場普遍對出口前景樂觀,惟大宗商品價格依舊高企,進口未來能否維持強勁增長仍存疑。外媒引述保銀資本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指,美國經濟發展迅速,刺激全球需求,其次是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失控導致生產延遲,令部分訂單轉移到中國,預計出口增長將在上半年保持強勁,並利好人民幣在新興市場貨幣中的表現。

中美貿易方面,首4個月貿易總值近1.44萬億元,按年增50.3%,其中自美進口3,930.5億元,對美出口1.04萬億元,升53.3%及49.3%。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在4月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達2,726.8億元,佔中國全月出口約15.9%,計及上月自美進口905.4億元,對美貿易順差達1,821.4億元。

日資券商野村預計,中國出口或無法維持高增長,特別是考慮到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購買力相對有限;而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或會引發通脹,同時政府收緊房地產監管和推動「碳中和」政策等因素皆會抑制內地需求,故預期政府在貨幣政策正常化方面將保持審慎態度。

估計全年CPI低過3%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接受內媒訪問時,稱因全球經濟復甦,供應追不上需求擴張步伐,以及一些國家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效應,導致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但整體通脹水平仍可控,料全年CPI低於預期的3%。

惟他認為內地經濟尚未完全恢復,以兩年平均計算,首季經濟增長為5%,仍低於預估5.8%的潛在增長率,同時低於2016至2019年同期之平均增速,反映目前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即使這種基數效應或導致今年的季度增速是「前高後低」,但不能就此判斷內地經濟持續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