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經濟反彈隱患未除

中國經濟外強中乾,儘管經合組織(OECD)數據顯示中國是去年少數全年外國直接投資(FDI)保持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但外媒報道指內地在疫情後率先走出谷底、呈現強勁復甦或只屬假象,大量在華中小型企業正處於中外疫情反覆的狹縫,面臨內地消費需求疲弱、整體營運成本不斷升、中資銀行收緊信貸等困境。

隨着疫情嚴重破壞全球經濟,OECD公布,2020年全球FDI總規模降至2005年以來新低,按年驟降38%至8,460億美元,只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亦是1999年後新低,雙雙差絕金融海嘯。

全年FDI金額漲近14%

最惹關注是,內地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投資目的地,而上次已是6年前,OECD數據亦與今年1月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報告一致,再次反映全球資金正加速大洗牌。

在今次OECD報告中,內地吸金力逆勢增長,全年FDI金額達2,120億美元,按年增近14%﹔流入美國的FDI只有1,770億美元,按年勁挫約37.21%。OECD解釋,美國很多地方因疫情而封城,意味影響程度比內地深遠。

19%細公司疫下停業

不過,有報道引用清華大學於3月份發布的一項涉及5萬多家內地公司的研究,發現去年內地有近19%的小企業停業,遠高於2019年的6.7%比例,足見這些提供了多達80%城市就業機會和至少一半內地稅收的企業仍深陷泥潭之中。

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亦於同月聯同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等進行調研,共收回逾萬份問卷後,發現市場需求不足及成本壓力,仍是困擾小微企業經營的主要因素。在成本方面以原材料等負擔最為突出,對生活服務業而言,需求不足則屬最嚴峻的挑戰。

從現金流可維持企業經營的時間來看,今年首季小微企的平均水平只有2.6個月,較2020年第三、四季的2.9及2.7個月為低。同時,現金流可支撐不足3個月的小微經營者比例更有所增加,共高達73.9%,而可維持生計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卻續降至15.2%,反映小微經營者的現金流依然緊張。

服務業償貸壓力最大

小微企業除面臨成本及需求壓力之外,償貸壓力亦不小。綜觀多個行業,普遍以償貸為第三大壓力來源,尤其是商業服務行業的22.8%最為明顯,高於整體小微企業的20.8%水平。

事實上,內地經濟維穩挑戰重重,監管部門難視而不見。中國銀保監會4月底發布通知,確保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包括5家大型銀行要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全年增長30%以上;將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人民幣以內的普惠型小微企貸款作為投放重點等,正急於解決中小微企這個復甦基礎還不穩固的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