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齊漲 通脹升溫

鈀金衝越3000美元破頂

全球大型經濟體復甦推升需求,惟各類原材料受去年疫情停工及企業削減資本開支影響,供應遠遠未能追上,令價格一升再升。應用於汽車生產的貴金屬鈀金昨衝破每安士3,000美元,高見3,008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瑞信認為,最終將上試3,255至3,260美元水平。

同屬貴金屬的黃金周五則靠穩,紐約期金報每安士1,769.2美元,升0.05%。中國黃金協會昨公布,今年首季原料黃金產量74.44噸,按年下降9.92%,惟同期全國黃金實際消費量達288.2噸,按年增93.9%,黃金首飾169.18噸,按年增長83.81%,主因受惠去年基數低及經濟發展成果逐步顯現,整體黃金消費量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

銅高位徘徊 受惠綠色經濟

除了貴金屬外,被視為「經濟晴雨表」的銅價周四觸及每噸一萬美元,雖然周五回落至9,900美元水平,但距離2011年2月創下的歷史高位10,190美元相差不遠。鑑於銅尤其適用於「綠色經濟」,價格飆升已令部分企業警告會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包括有「重工業晴雨表」稱號的美國重型機械生產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飲料釀造商Molson Coors,以及食品公司卡夫亨氏(Kraft Heinz)。

遠東至歐洲運費狂漲7%

蘇彝士運河「塞船」效應繼續發酵,數據顯示,周五由遠東到歐洲航線運價再大漲7%,每20英尺(即6米)貨櫃運費達4,630美元,創下歷史新天價,按周狂升305美元,而遠東到美西、美東、地中海航線運價本周也迭創新高。本周遠東到美西航線每40英尺(即12米)貨櫃運費達5,023美元,漲幅1%;遠東到美東則達6,419美元,漲幅12%;遠東到地中海為4,705美元,升幅5.8%。業界人士認為,漲價潮直至第三季前都不會停歇。

受累印度疫情,原油需求驟減的預期升溫,開始沖散油價漲勢。紐約期油周五跌近2%至每桶63.75美元;布蘭特期油亦跌1.65%至67.43美元。

半數大宗商品驚見「現貨溢價」

全球最大債商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管理能源和大宗商品投資組合董事總經理Greg Sharenow指,目前驅動經濟的原材料嚴重短缺,加上對未來需求預測,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跟以前的超級周期不同。他引述外媒編製的大宗商品指數「現貨溢價」已飆至15年最高,反映各個不同的市場有實物短缺的問題。

他提到,雖然市場認為漲價是經濟復甦現象,但石油、天然氣和農產品庫存下滑,並非全屬意料中事。他解釋,在大宗商品市場,到期日較遠的期貨通常價格較高,因要反映倉儲成本和未來需求預期,但若市場供應緊張且需求迫切,就會出現「現貨溢價」,即現貨價位竟較期貨高,目前包括石油、天然氣、銅、大豆和玉米在內,主要大宗商品市場如今約半數有「現貨溢價」現象。

因此,大宗商品漲價推高通脹,破壞經濟復甦的憂慮加劇,但投資公司Laffer Tengler首席投資官Nancy Tengler認為,在看到工資上漲之前,不應擔心通脹。因為工資才是能長期維持通脹的要素,打工仔錢多了,方能提升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