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有所紓緩,中小企的營商信心隨即呈現復甦勢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公布次季渣打中小企營商指數調查顯示,綜合指數按季錄最大增幅,回升9.8,至42.2的兩年高位,當中「環球經濟」指數錄得最大升幅,按季飆23.7,至43.6,反映企業對經濟收縮的壓力顯著減少,惟未達50的分水嶺。
事實上,隨着全球疫苗接種計劃展開及本地社交距離措施放寬,香港營商環境得以改善,今季綜合營商的5大分項指數全線上升,「招聘意向」更為分項指數中最接近50的中位數水平,按季微升1.9,至48.2。值得留意是,多達62%中小企預期下一季營業額將上升或維持不變,較上季增25%。若按行業劃分,「製造業」、「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及「零售業」3大指數均全線上升。
渣打銀行(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形容,今季調查結果令人驚喜,儘管不少行業分項指數低於50的分界線,但預期趨勢對中小企業帶來正面影響。不過,港企營業狀況未回復至疫情前,尤其香港失業率高企及各地旅客未能正常通關,均影響本地經濟。
通脹方面,劉氏解釋,壓力主要來自原材料短缺而上升,對議價能力較低的中小企影響較大,尤其是在內地的港商,而對香港服務業的影響則相對較小。由於香港經濟復甦速度遠較內地和美國緩慢,因應供求問題,未必會大幅推高本地通脹水平。
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指出,雖然綜合營商指數仍處於50以下,惟本季升幅驚人,不少中小企表示計劃增加投資,並期望當局未來會更積極為中小企提供支援,以協助進行數碼轉型和技術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