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發表報告,預測今年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約8%,呈現「先高後低」形態。不過,內地龐大債務規模帶來沉重的利息負擔,債務「灰犀牛」(即極可能發生、影響巨大但被忽視的潛在危機)很大程度來自政府部門的風險。
今年3月內地政府工作報告已表明,今年GDP增長目標被設定在6%以上。不過,不少評論認為官方目標保守,今年GDP理應可增長約8%。
據社科院本次報告,「十四五」(第14個5年計劃)時期內地經濟金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存在核心技術研發落後等;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內地宏觀槓桿率大幅上升,導致金融風險不斷積累;全球流動性充裕構成新的外部衝擊,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擴張性政策導致債務佔GDP比重達到歷史高位,另一方面,利率水平卻跌至史上最低。
自金融危機以來,內地宏觀槓桿率已迅速攀升,2012年以來內地每年的利息負擔相當於增量GDP的1.5至2倍,社科院估計,下一步可能升至2.1倍水平,超過1.4萬億元人民幣。值得留意是,政府部門的債務比重達60%,遠高於私人企業債務,因此不去調整內地債務模式的話,風險仍會向政府部門積聚,因此允許國企等政府相關平台債務違約,是新發展格局下的重要方向。
同時,投資銀行中金公司亦發表報告,指疫情帶來的供給則衝擊導致成本上升,需求也因為收入分化而沒有原來預期的恢復那麼順利。
由於不同行業和企業對這些衝擊的韌性有別,令復甦分化,並為復甦的可持續性帶來壓力,故該行將全年GDP增速預測從約9%,下調至約8.5%。在經濟增速偏弱信號漸多下,貨幣政策放鬆空間也將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