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視野:中伊合作撼動美元霸權

中國外長王毅在3月底訪問中東期間,與伊朗外長扎里夫簽署了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計劃協議》,此舉除確保了中國未來能從伊朗獲得穩定的能源供應,增加中國在中東海運咽喉的影響力外,亦進一步削弱了美元霸權對中東產油國的影響力。加上,歐盟、俄羅斯以及部分亞洲國家也正在逐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全球去美元化進程似乎正在加速。

中伊兩國此次高調公布長期合作協議,無疑是向美國近乎霸權式的經濟制裁措施攤牌。要知道,中伊兩國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裏便完成一份長達25年的合作協議,相信有關合作的細節早已敲定,只是雙方此前都有各自的考量,故未對外公開合作細節。然而,美國自拜登政府上台後,不但未有修正特朗普時期制訂的單邊主義政策,似乎有意進一步利用美元霸權,將自身的經濟和債務問題擴散至全球,脅迫全球為其經濟亂局埋單,催化了中伊強化合作,對抗美元霸權的意欲。

打造石油結算新機制

此次中伊協議中以人民幣交易,以及中國擬直接向伊朗投資來換取石油這種「以物易物」方式為例,一來可有助繞過美國的制裁,二來亦為了建立不使用美元結算,或只使用本國貨幣結算的交易機制,成為未來國際石油交易逐步擺脫美元結算體系重要的突破點。

事實上,本幣結算和貨幣互換也是中國與俄羅斯、東歐和中東等國家金融合作的重點方向之一,主要目的是逐步減少美元交易體系對國際貿易的控制和影響,令交易變得更公平及有效率。在早前中美高層對話不歡而散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就曾與王毅會面,商討進一步推進以本地貨幣結算的交易體系發展。據俄羅斯中央銀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俄羅斯外匯儲備中人民幣的佔比已上升至12%;中俄出口貿易中以美元結算的比重,亦由2013年的約90%,下降至2020年首3季的61%,顯示出俄羅斯去美元化的決心。

華府單邊主義惹反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也顯示,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佔的比重,已於去年第四季跌至不足六成,創25年來新低,反映出去美元化已漸成全球趨勢,「多種類儲備貨幣」體系正在形成。究其原因,是美國政府長年濫用美元霸權肆意向別國實施單方面制裁,以及貪得無厭地蠶食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引發國際社會不滿和反抗。若拜登政府無法意識到單邊主義和美元霸權產生的反效果,繼續藉此損害別國的利益,勢必會加快各國去美元化的速度,令債務巨大的美國經濟危機重重。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