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美之爭,由美國發動的全球稅改依然是焦點。美國總統拜登大刀闊斧推動稅務改革,為其規模2.25萬億美元基建投資大計提供融資,重點之一是將企業稅率由21%調升至28%。不過,加稅計劃遭商界及共和黨議員反對後,拜登立場軟化,願意聆聽並持很開放態度。據悉,多名企業高層及白宮官員正尋求共識,可能將有關稅率降至25%。
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發表了一份長達17頁的稅改藍圖報告,預期未來15年可帶來約2.5萬億美元額外稅收。當中,透過消除把投資轉移至海外的誘因,料美企未來10年將調回約兩萬億美元海外利潤,並帶來約7,000億美元聯邦政府收入。
報告並提到,前政府於2017年的減稅法案,迄今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大,因企業將更多利潤用於股份回購和派息,而非進行新投資,外國投資者亦從中獲得重大利益。
財長耶倫表示,華府的稅收已處於好幾個世代以來新低,隨着稅收持續減少,美國將缺乏資金投資道路、橋樑、寬頻,以及進行研發。若美國選擇與其他國家進行稅收競爭,將忽略對工人和基建的投資,這是「自欺欺人的競爭」。
報告也顯示,華府計劃向年賺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或以上的大型企業徵收15%最低利得稅率,遠高過拜登競選時提出的一億美元。有分析估計,達到該盈利門檻的企業數目會由原先近1,100家降至180家,而實際跌入稅網的企業更只有45家。
另方面,20國集團(G20)財長周三結束為期兩日會議後表示,希望各國於今年中就最低企業稅,以及如何向跨國大型科企徵稅,達成全球性共識方案。主持今次會議的意大利財長Daniele Franco稱,耶倫強調向跨國企業徵收最低稅率與G20立場一致,預期討論步伐於今年內加快。耶倫上周主張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定為21%,遠高過之前討論的12.5%。
據報美國已向參與經合組織(OECD)稅改討論的近140個國家提出建議,計劃將稅項與境內收入掛鈎,而且方案適用於不同行業的跨國企業,不只是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