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不少人會覺得,生活成本百上加斤,為何官方公布的通脹仍然低迷,一直沒有達到全球大型央行的目標?答案是:通脹實際在上演「兩極」!
本文附上的一張圖,或許能解開這20年通脹謎團!外媒引述該圖的計算從1999年到2019年,涉及14種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以及平均工資和整體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趨勢,顯示這20年來,諸如新車、服裝和電視之類的消費品已變得愈來愈便宜,但醫療保健和教育服務價格上漲超過一倍。
最近經濟學家更新了圖表,顯示某些服務和商品價格繼續上升的趨勢。根據最新計算,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整體通脹率為54.6%,得出的年複合增長為2.2%,非常接近美國聯儲局的既定通脹目標。
其中,有7種商品和服務的通脹超過平均數,例如醫院服務、大學學費、兒童保育、住房都出現不成比例的增長,漲幅皆在一倍以上,遠超過平均小時工資的增長幅度。圖表顯示過去20年薪金漲幅82.5%,消費物價的平均漲幅則達28%。而諸如新車、服裝、電腦軟件、玩具和電視之類的消費品變得更易於負擔,都低於薪金漲幅。
簡而言之,除了住房成本,無形服務的成本都在上升,而物質商品的成本則下降。經濟學家還提到,政府參與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程度愈大,價格隨着時間上漲的幅度就愈大,例如醫院和醫療費用、大學學費、育兒費用。相對於軟件、電子產品、玩具、汽車和服裝,政府資金注入與法規相對較少,價格就呈現下降。
至於無形服務價格為何會上升?原因是非物質手段已成為地位象徵,有錢人需求增加推動價格上漲,也反映從炫耀性消費向低調消費的轉變。外媒分析現在的消費趨勢時指出,低調消費不僅是頂尖有錢人的特色,且是精英階層的消費趨勢。
美國學者Currid Halkett引用美國消費者支出調查的數據指,自2007年以來,收入最高的1%人物質商品支出減少。她解釋,上層階級和中產階級都可以擁有同樣奢侈品牌的時代,非物質手段是有錢人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之一。這種不起眼的消費通常不會被中產階級注意,但會吸引其他精英階級。她說,投資教育、保健和育兒等一切都更昂貴的活動,是再現特權的途徑。
這幅圖表為政府公布的通脹揭露更多背後故事,也揭開許多人心中疑惑,非物質商品價格這幾十年來飆升,才是「錢愈來愈不見使」的切實感受。隨着貧富不平等加劇,未來服務只會比物質產品更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