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愈益分道揚鑣,中資科技企業要走上自研晶片之路,同時令周邊國家感到不安,尤其是坐擁半導體優勢的南韓。該國在經濟上要依賴中國,惟長期以來亦要與美國保持國防合作關係來應對北韓。隨着中美衝突蔓延至半導體產業,南韓大廠想要純經貿而不談政治將更困難,名副其實處於夾縫之中。
疫情催生「宅經濟」,加上今年全球經濟逐漸復甦,電子產品需求不減,南韓兩大半導體廠商三星電力與SK海力士今年3月晶片出口按年大增13.6%,有望為該國於首季創下2018年以來單季最強增長紀錄。不過,美國拜登政府將半導體列為國家安全議題,意味要試圖阻止中國發展相關產業,使南韓陷入兩難,目前既有大約三成晶片產品出口至中國,又有向美國提供特殊零件,以共同抵禦北韓的核武。
南韓官方就此也感無奈,因無論是國家安全或經濟層面,南韓對中國採取激進行動不會有任何好處。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經不起失去中美兩大市場,最好的情況是衝突不會進一步惡化。該國短期內最有機會要面對的困局,是拜登政府可能針對特定技術建立小型聯盟,以對中國祭出出口管制,而如何應付美國對中國的技術轉讓問題,考驗着南韓政府的智慧。
南韓企業在策略上也只好「兩頭蛇」,三星一方面考慮斥資170億美元於美國德州設廠,又於中國西安建第二間晶圓廠;SK海力士去年亦斥90億美元,收購半導體老店英特爾(Intel)的NAND Flash記憶體業務,以及中國大連廠房。
半導體產業現時已成為各國競爭重點,南韓去年撥款19億美元預算致力加強晶片、面板材料,以及半導體設備商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