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到集資渠道,「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在美國引起熱潮,吸資額大大高於傳統新股,惹來美國證交會(SEC)近期向華爾街大行發信,查詢承銷商如何管理SPAC的風險問題。
外媒引述消息透露,由於SEC的信函是要求銀行自願提供資料,故仍未達到正式調查的程度,惟另一消息稱,信函是由SEC的執法部門發出,可能是正式調查的前奏。據悉,SEC希望了解SPAC的交易費用、交易量,以及銀行內部有甚麼監管措施,也查詢了有關合規、呈報和內部監管的問題。
SPAC是上市空殼公司,集資以收購私人企業,讓企業藉此借殼上市,繞過傳統上市審查程序。據SPAC Research數據,SPAC年內在美國集資額達破紀錄的879億美元,超越去年全年的834億美元總額。不少香港著名人士亦跟上潮流,新世界發展(00017)行政總裁鄭志剛旗下的SPAC Artisan Acquisition在美國提交上市申請,集資約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其招股書表示,有意在全球尋找目標,或專注於高增長的醫療、消費和科技業,以及將在大中華取得成功的企業。
SPAC之所以能掀起熱潮,部分反映各地央行為提振經濟實行極寬鬆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而導致「錢太多」的後遺症。隨着熱潮氾濫,相關概念近期開始受到投資者質疑,也引來監管機構注意。消息指出,SEC憂慮SPAC在收購資產前的盡職審查程度是否嚴格,以及有否向投資者披露充分資料;另一潛在的擔憂是SPAC宣布上市和公布收購目標之間的內部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