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隱性債規模14.8萬億 恐續增

中國財政部明言今年工作重點之一,乃嚴管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危機之際,相關規模卻有反彈迹象。繼去年隱性債務飆至14.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後,今年可能進一步攀升,恐加重地方政府的發債成本和破壞金融系統穩定性。

額外利息支出龐大

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周一提出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降低政府槓桿率控制風險。有內地官方智庫之稱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秘書長劉磊指,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突出,相關債務仍在快速增長,直至去年底仍有近15萬億元,主要以融資平台、各類政府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形式、帶有政府隱性擔保還款的承諾而存在至今。

他認為,內地財政政策要達標有一定難度,因全年預算支出不足以覆蓋內地經濟實現2035年遠景規劃所需的投資。而疫情期間,地方政府承受增加基建投資和驅動經濟增長的壓力,導致預算外的借貸總額,較2019年第三季低位回升6%。

更令人憂慮的是,隱性債務借貸成本較政府債券高,若以近15萬億元債務估算,5個百分點的成本溢價,或造成每年逾7,000億元的額外利息支出。債務風險在於容易誘發金融系統的危機,因絕大多數隱性債務由金融機構持有,一旦違約,料將破壞金融體系的穩定。當前關鍵是恰當管理債務,如日本政府債槓桿率已高達200%以上,但政府債違約風險仍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