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出口指數連升4季 未脫險

香港貿易發展局公布,今年首季香港出口指數為39,按季升2.8點。研究總監關家明指,指數雖連升4季,相信是由於基數效應,但仍處於50以下的收縮領域,反映短期出口前景仍不樂觀。

46%商家最憂疫情反覆

他續指,本港未來出口表現取決於多項不明朗因素,包括消費者及企業能否恢復信心、各地政府採取的刺激經濟方案是否奏效等。調查顯示,本地出口商最大的顧慮依次仍為疫情反覆和全球需求減弱,認為它是最大威脅的受訪者比重分別為46%及28.4%,中美貿易摩擦僅佔10.3%。

隨着商業運作逐步回復正常及本地經濟有望重拾增長動力,調查發現,認為受疫情嚴重打擊的出口商佔比已由去季的56.7%大幅下降至33.1%,惟愈來愈多港商亦要面對物流配送受阻,事關認為它屬於疫情負面影響的受訪者比率按季升近8個百分點至20.7%,具體而言包括貨櫃難求和運價飆升。

貿發局每季向500名來自6大主要行業機械、電子、珠寶、鐘錶、玩具及服裝的出口商進行調查,該局經濟師嚴穎彤表示,今季所有主要行業的出口信心全面告升,玩具業依然是最樂觀的行業,出口指數達44.7,按季升8.8點,論反彈幅度最強勁的是珠寶,出口指數按季升9.2點至42.2。儘管如此,服裝、珠寶及鐘錶業的招聘信心依然不強,短期裁員機會較大,而整體採購指數亦跌1點至33.6,反映港商仍擔心訂單下跌,採購活動可能收縮。

關家明補充,出口信心指數與疫情前水平仍有一段距離,疫情又導致接單及物流困難,出口復甦需視乎政府與民眾之間就接種疫苗的合作程度,預料明年出口才有望全面復甦。他指,貿易價值指數顯示出口價格有上升情況,但亦不排除與出口商的原材料、能源、運輸以及高技術勞工成本上升有關,就如貨櫃價格在疫情期間比以往增加4至5倍,消費者能否承擔價格上升亦是問題。調查亦發現,成本難以控制令廠商不敢接單,但整體而言製造及出口業裁員壓力較其他行業輕,大多數裁員壓力集中在內地工廠。

關氏續稱,雖然美國規模高達1.9萬億美元的救市措施,短期有望帶動對美國的出口訂單,但持久性存疑,經過中美貿易戰及疫情教訓後,建議出口商要分散地區風險,應更多出口內地及亞洲市場,過去一段時間東亞市場增幅明顯比歐美市場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