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殺到7大迹象

隨着疫情紓緩,全球經濟逐漸呈現復甦迹象,金融市場卻面臨經濟復甦後會否帶來通脹大爆發的嚴重問題!事實上,在某些世界經濟體,通脹已悄悄現影蹤。

「熊派」分析認為,今日通脹的空間將在明天轉變為全面價格上漲,經濟振興計劃更是火上加油。「牛派」則認為,價格上漲主要由短暫的暴漲或經濟瓶頸所造成,雖然以往皆有類似的情況,但最終沒有出現可怕的通脹。

無論如何,去年末季以來,全球通脹的苗頭已現,從以下7大徵兆可見一斑。

1.金屬需求增 鋼鐵漲價逾倍

政府為了擺脫疫情所帶來的經濟低迷,投放了大量金錢在基礎設施項目上,以及為一些將現金花費在購買電子設備上的家庭提供財政支持,兩者都導致市場對金屬的需求激增,從而推高了價格。

銅價已經上漲了將近一年,直至本月回落。鐵礦石和鎳也創下了多年以來的新高,鋼鐵價格在過去6個月增加逾倍,這些將增加製造商的成本,亦是中國近日公布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高於預期的原因之一。

金屬價格上漲是「舊經濟復甦」的一個迹象,因經濟復甦刺激耐用消費品的需求,新經濟和綠色經濟計劃建設亦帶來新的需求。

2.中美爭霸 半導體供應緊縮

從手提電腦、電視到網絡攝像頭,在封鎖措施和在家工作的一年中,半導體是許多需求項目的關鍵組成部分。有些品種例如存儲晶片的價格今年已經上漲。

需求激增已導致供應緊縮,地緣政治加劇了緊縮的情況。在這個價值4,000億美元的產業中,主要參與者是台灣和南韓,它們的出口正愈來愈多地受到中美之爭影響,對內地生產者的制裁進一步抬高了全球價格,結果令購買者成本上升而感到沮喪,車企不得不減慢生產。

3.復甦災害推升食品價格

疫後的需求反彈是全球食品價格上漲的一個驅動因素。在美國,隨着大型餐廳重新上線,雞腿價格也在上升。中國的復甦正在刺激大豆的需求,大豆的價格在過去一年上漲60%以上。

此外,食品價格上升還有許多其他原因,包括乾旱和疾病等常見原因。例如中國再受非洲豬瘟的爆發威脅,去年該病毒殺死了亞洲數千萬頭豬。

食品成本對新興市場的決策者尤為重要,因為新興市場的決策者對食品支出所佔不成比例,而且有更多家庭面臨飢餓的風險。在菲律賓,食品成本導致通脹升至接近5%,而政府已施加價格上限。

4.油價升至近70關 兩年首見

除了強勁的復甦可能會帶動更多出行外,在生產商決定限制生產後,石油供應也受到供應緊縮的打擊。這使原油價格曾逼近每桶70美元,為近兩年來的高位。

對於像土耳其和印度這樣依賴進口能源的新興國家而言,這尤其是威脅,不但讓他們冒着陷入更大的貿易和預算赤字的風險,更可能嚇跑投資者並削弱貨幣匯價。

燃油成本高企影響了世界各地的駕駛者,並衝擊了經濟每一環。例如在巴西和墨西哥,用於較貧困家庭煮飯的罐裝液化石油氣(LPG)價格今年便有所上漲。

5.租金勢飆 樓市泡沫恐爆破

低利率和在家工作的盛行,使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和英國)的房地產市場繁榮。到目前為止,租金成本通常沒有可比的增長。在紐約聯儲銀行最新的消費者調查中,預計到明年2月,租金將飆升9%。在中國,最高銀行業監管機構對房地產市場泡沫的風險十分擔憂,指出炒樓趨勢「非常危險」,並警告可能需要採取更嚴格的政策來限制放貸。

6.貨櫃短缺 成本轉嫁消費者

貨櫃箱短缺是近幾個月來運輸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可能導致進口貨物增加新的成本。政府和企業一直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案。國有的印度鐵路公司免費將空箱子從海港轉移到內陸倉庫,而一家德國連鎖超市研究了從中國進口貨物的運輸選擇。

德國化學品製造商BASF在上季將客戶價格提高了7%,該公司一直在努力應對貨櫃箱緊縮以及貴金屬價格上漲的問題。美國各式各樣的零售商都在報告物流方面的麻煩,有可能會推高其商店的價格。運輸成本未包含在美國進口價格中,因此很難弄清楚如何將其轉嫁給消費者。

7.巴西續泵水抗疫 削弱幣值

上月巴西的通脹躍升至5.2%,約為6個月前的兩倍,而且已經在迫使決策者改變方向。該國在疫下支出超過了幾乎其他新興經濟體,去年與美國相比,其預算赤字幾乎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

巴西還是世界上最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地區之一,並且疫苗接種落後,因此防疫措施可能延續到今年。所有這些支出削弱了貨幣的價值,從而加劇了人們對通貨膨脹的擔憂。就在幾周前,中央銀行正談論將利率保持在創紀錄低位2%更長時間,央行加息之時或者愈行愈近,必對新興經濟體的決策者和投資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