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在「少子高齡化」一沉不起的重要原因,乃金融機構於泡沫期間種種鹵莽行徑於1990年代接連「爆煲」。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只要沒有過度槓桿,就不會出大事」,市場波動很正常,關鍵是要有一個合理的資金結構,並要「讓做壞事的人付出慘痛代價」。
鹵莽行事是指日本山一證券和北海道拓殖銀行,兩企於1997年相繼倒閉,對日本經濟衝擊巨大。事緣山一早年在日股迭創新高時為了搶客,跟客戶協議一定回報,股市暴瀉後難以維繫,諱疾忌醫下想出把到期契約賣給其他投資者,並提供回報保證,損失於是像雪球愈滾愈大。拓殖則在於1990年代泡沫爆破後仍大舉給房地產融資。兩企最終因為「紙包唔住火」而周轉不靈,市場恐慌擴散。
易會滿於一個公開場合表示,內地這幾年深刻吸取股市異常波動的教訓,通過一系列措施控制好槓桿資金規模和水平,目前A股市場槓桿風險總體可控。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亦派定心丸,指內地有較大的貨幣政策調控空間,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適中。幣策需要在支持經濟增長與防範風險之間取得平衡,內地宏觀槓桿率基本保持穩定,在為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的同時,抑制金融風險的滋生和積累。
對於內地推進註冊制改革,易會滿指,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制度安排經受市場檢驗,運行保持平穩。不過,由於股票公開發行涉及公眾利益,註冊制「絕不意味着放鬆審核要求」。而證監會註冊環節對交易所審核質量及發行條件、訊息披露的重要方面進行把關並監督。從實踐情況看,這些安排行之有效。
易會滿又說,註冊制強調以訊息披露為核心,但形式上的充分披露訊息並不足夠,須在審核中對訊息披露質量嚴格把關,還要考慮板塊定位問題及是否符合產業政策等等。
他提及,最近在首次公開招股(IPO)現場檢查中出現高比例撤回申報材料的現象,據初步掌握的情況看,並不是說這些企業問題有多大,更不是因為做假帳撤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反映不少中介機構尚未真正具備與註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當局正進一步分析,對發現的問題將採取針對性措施,強調對「帶病闖關」的,將嚴肅處理,決不允許一撤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