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發展迅速,投資者常問一個問題,互聯網銀行會否對傳統銀行有打擊性的影響?因在過去10多年,有不少傳統行業受網上新商業模式影響,而去到生死邊緣。
由於銀行是一個高槓桿的行業,加上對經濟的影響力較高,故各國政府對其監管非常嚴格。因而在面對新商業模式的挑戰下,傳統銀行的防禦力較強。
第一,銀行屬於重資產行業。互聯網企業經常標榜的輕資產、高回報等商業模式,較難複製到互聯網銀行身上。首先要明白傳統銀行基本上經營兩種業務,第一為借貸租賃業務,第二為其他金融服務。此外,銀行有部分業務確實有機會被互聯網金融機構所取替,例如證券買賣、匯款和外幣兌換等。不過,在借貸租賃業務上,新來者優勢可能沒有想像中多。
以香港中小型銀行為例,其資產規模包括對外借款和投資證券等,為其核心資本額的約9倍,這代表銀行若要增加9元資產,便需要增加1元的核心資本。所以就算互聯網銀行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借出大量貸款,他們都需要尋找足夠核心資本去達致法例對其資本規定的要求,間接影響增長速度和資本回報率的水平,跟其他互聯網企業輕資產的概念非常不一樣。
在內地一些強調輕資產商業運作模式的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螞蟻集團和陸金所,最近也受到了不少政策上的負面影響。內地政府最近把最高私人貸款利率限制在24%以內;金融科技公司不能只做貸款中介,他們出資的比例不能少過三成,這新規定也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增長速度。
此外,銀行除了營運成本外,還有壞帳成本,而互聯網銀行也難逃壞帳成本的桎梏。雖然互聯網銀行或能夠在營運成本上低於傳統銀行,因不需要分行網絡,但很多傳統銀行已經把大部分服務移往網上,留下來的分行服務都是集中在一些需要貼身服務的業務上,例如財富管理等。
至於壞帳成本,除非互聯網銀行擁有一些特別的數據,能夠準確地分析借貸人的信用情況,否則也很難看到互聯網銀行在借貸信用分析上有甚麼優勢。
用最普通的房屋按揭做例子,在國外,銀行如要做房屋的按揭貸款,均需派員去考查一下房產質素,因地價可能只佔房產價值的一小部分。若房屋質素差劣,而銀行只用附近樓價來做對比貸出款項,隨時有資不抵債的風險,所以暫時還看不見互聯網銀行如何能夠在這方面增加自動化來減低成本。
英國互聯網銀行經營歷史較香港長,可參考Monza Bank年報來了解其運作。在其2020年2月年報,存款雖在一年內增加約1.5倍,但大部分存款依然停泊於中央銀行戶口,客戶貸款只佔其總資產的約7%。在其客戶貸款中,公司作了大約14%的壞帳準備,遠高於傳統銀行,這可見壞帳成本不是所想中容易控制。
行健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分銷總監 石醴泉(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以上只反映當時觀點,並非投資建議,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