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價上升,再通脹風險迫在眉睫,也是美國經濟戰的陰招!由於一眾新興市場股匯高企、債務沉重,且金融體系又相對脆弱,尤其不堪一擊。君不見今年內資金已開始撤出新興市場,預示區內各經濟體皆面對「水緊」,有機會被迫加息以穩定匯率和控制輸入通脹。惟此舉勢將打擊經濟復甦,若處理欠妥,隨時引發新一輪新興市場金融危機,美國則坐享熱錢湧入避難谷高經濟,屆時誰不欲歸邊?
去年疫情將美國一下子推向深淵,聯儲局為力挽狂瀾,祭出超低利息、無限放水和破天荒購買企業債等措施救市,「水喉」易放難收,可全球經濟攬炒,商業市道低迷,資金氾濫卻苦無出路,只有蜂擁至各類風險資產淘金,致使股市迭創新高,科技股在無限憧憬下估值愈升愈有。再者,過去半年美元疲弱,大量資金湧往新興市場炒作,造成股匯雙升格局,與經濟日益脫節。
可今年以來情況有異!先是美債息由低位極速反彈,美元回升,引發大量資金重估風險,由新經濟股流出且回流傳統經濟板塊,部分更減持新興市場資產回流美國,皆因拜登政府實施1.9萬億美元紓困方案,經濟前景必然較別處理想。自此,全球資金就來一個大挪移,對新興市場衝擊甚大,再加上年內油價、農產品及其他大宗商品、半導體、貨運費用等必要開支統統漲價,企業經營固然難上加難。且物價趨升,誠然不利消費,勢令疫後經濟復甦大打折扣。中國最新公布的首兩個月經濟數據顯示,消費支出表現明顯相對落後於工業增加值增長,就是一個例子;印度、巴西、土耳其等新興市場,民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面對再通脹風險急升溫、匯率受壓,市場預計在新興市場中,巴西最快本周加息,尼日利亞和南非都可能會緊跟步伐。俄羅斯也相信會較預期為早叫停貨幣寬鬆政策,印尼亦有機會步其後塵。內地多番強調不再搞大水漫灌,即使春節流動性偏緊的日子,也未見大手放水,致使3月以來內地股市反覆向下,這一切在在反映整個區域的貨幣政策正由寬趨緊。雖然這是疫後經濟正常化的一個過程,但始終新興市場債務沉重,利息上升必加重違約風險,且多地股市估值已過度擴張,隨時會引發骨牌式金融危機。
總而言之,在美國財技下,新興市場「蜜月期」已過,「加息」警號必令區內資產價格持續受壓,股、債當災,企業噩夢難完,直至選擇在中美角力「歸哪邊」為止,震盪始有望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