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殺埋身!小至手機、遊戲機、電視機,大至汽車等都會用的晶片原來已漲價兩成,有分析指,半導體漲價是個被忽略的通脹指標,成本轉嫁予消費者,跟隨能源和樓價推高通脹只是時間問題。歸根究柢除了因為產能不足,也因為新冠肺炎所造成的「宅經濟」令消費類電子產品需求急增,帶動晶片的需求。
外電引述研究機構Southbay Research的創辦人Andrew Zatlin預期,半導體產能不足恐怕到2022年都未能得到解決,某程度因為晶片的生產過程耗時,需要用精密設備進行反覆的測試和微調。另外,美國對中國企業實施限制,亦令供應受到阻礙。
至於為何目前未見晶片漲價推高市場貨品的價格,Zatlin解釋,這是因為大型的晶片買家的合約早已簽訂,價格鎖定在漲價之前。可是供應商沒有動機以未加價前的價格繼續銷售,最終將令買家和廠商商議一個更高的價格。
「缺芯」令很多國家和行業叫苦連天,更使美國總統拜登在2月尾時簽署行政命令,對半導體等關鍵物資進行100天的供應鏈審視,以填補漏洞,應付因全球晶片短缺帶來的衝擊。
可是美國普渡大學材料工程學教授Carol Handwerker指,美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業佔比,已從1990年的37%下滑至2020年的12%,用於汽車、國防工業等的晶片,更達88%依賴進口。
若美國如要重拾半導體業領頭羊的地位,必先解決3大問題,首先是美國晶片商愈益倚重海外代工廠;其二是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英特爾(Intel)要到明年或之後才有7納米製程晶圓廠投產,而台積電和三星電子都已在建設3納米製程晶圓廠。
第三是美國政府對晶片生產的投資,落後於亞洲多國動輒數十億甚至數百億元的投放。她認為,拜登的百日審視,或成美國加大對晶片投資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