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奢侈品市場商機處處,尤其經歷疫情衝擊,中外奢侈品市場此消彼長,更何況中國未來數年增長前景看俏,有望在2025年前超越歐洲和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有見及此,滙豐銀行最新宣布,推出以奢侈品投資為主題的加強指數掛鈎結構投資產品(簡稱「奢侈品指數」),以反映內地在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已佔相當高的市場份額,惠及疫後亞洲主導的經濟復甦,有關指數為投資者提供參與奢侈品市場相關股票的機會。
滙豐環球研究估計,去年內地奢侈品市場增48%,增長趨勢有望持續至2025年。市場可能出現品牌合併,加上愈趨普及的網上銷售渠道,將利好奢侈品行業的發展。
事實上,去年「雙十一」在疫情下銷售仍創新紀錄,不少奢侈品甫開售即被搶光,補貨後再售罄,令多個國際奢侈品牌要從海外緊急調貨往中國。實體店方面,內地奢侈品門市「排隊潮」再現,與在歐美的零售店舖仍要關閉形成強烈對比。據國際諮詢公司貝恩與天貓奢品的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受疫情影響和出境旅遊受限,海外奢侈品消費向國內轉移,去年中國境內奢侈品市場有望按年增長48%,達到近3,460億元人民幣。
儘管疫情導致去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23%,但內地的市場份額幾乎翻了一番,從2019年約11%增至去年20%,而且增長趨勢持續,有望在2025年佔據最大份額,並將貢獻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增長的65%。
貝恩資深全球合夥人Bruno Lannes解釋,4大因素支撐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增長,包括消費回流、新世代消費者崛起、數碼化發展,以及海南離島免稅購物。
自2015年開始,愈來愈多中國消費者選擇在境內購買奢侈品,原因是隨着進口關稅下調,境外和境內的價差縮小。去年疫情令中國消費者出國受阻,更成為內地奢侈品市場急速增長的催化劑。當中,皮具手袋和珠寶的銷售額按年增速高達70至80%、衣服鞋履增長約40至50%、腕錶的增速約20%,但近一年奢侈酒吧、豪華酒店、豪華郵輪等體驗式奢侈品的需求則大減。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調查顯示,73%中國消費者在未來12個月內,會把海外奢侈品支出的至少一半轉回國內。
中國的千禧一代(生於1980至1995年)和Z世代消費者(生於1995年後)正成為境內奢侈品消費主力。調查顯示,30歲以下的奢侈品消費人群佔比過半,二線城市奢侈品消費者年輕化的趨勢尤其明顯。相比其他消費者,年輕人更強調「追求時尚」,是購買奢侈品的理由,也更偏好小眾設計和聯名款式。有見及此,國際奢侈品牌推出各式各樣迎合本土口味的產品和宣傳策略,特別是品牌的經典款式設計融合本土元素最受歡迎。
疫情期間零售店舖被迫關門,令網上銷售佔比急增。新世代消費群體對品牌推進數碼化進程亦產生重大影響,奢侈品牌要審視如何利用科技理解和貼近消費者,打造全面的購物體驗。在電商領域,中國的奢侈品銷售額的網上滲透率從2019年約13%,增至去年23%,整體網上渠道銷售額增1.5倍。
主打「旅遊+免稅」特色的海南去年7月升級離島免稅政策,免稅購物額度從每年每人3萬元人民幣,提高至10萬元人民幣。當跨國旅行不太可能在2022年、甚至2023年之前全面恢復正常,中國消費者也可能繼續留在內地消費。不少國際奢侈品牌認為,今年內地市場將繼續以大約30%的水平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