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荒變心慌 考驗中美怎處方

去年中美科技戰打得激烈,礙及全球供應鏈,加上疫情延誤出產及「宅經濟」衍生龐大電子產品需求,自去年末季以來已現晶片荒,影響多個產業。偏偏「屋漏兼逢連夜雨」,晶片主要供應地台灣正處逾半世紀最嚴重旱災,使需要大量用水來生產的晶片供應威脅升級。若情況持續,勢必禍及世界經濟復甦,因無論是汽車或其他產品皆需晶片,單是漲價潮已足夠構成災難。難怪近日中美肯落實對話,且看雙方會否具智慧地化解這場「完美風暴」!

去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產值超過4,000億美元,隨着疫下經濟加快向數碼化轉型及汽車需求大增,今年行業展望本來樂觀。可人算不如天算,供不應求問題反而日趨嚴重,漲價潮浪接浪。造成眼前的全球「芯荒」,導火線乃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肆意制裁中國科企,停止供應關鍵部件所致!事後證明不是中國最傷,而是包括美國在內全球經濟體也招致損失,名副其實「芯荒」變「心慌」,如今歐、美廠商皆心急如焚,得由政府出面與台灣當局接洽,以確保晶片供應。業界更將這場晶片荒預期一改再改,由原本以為次季完結改至年底,甚至明年。

原本台灣企業樂意配合增產,有望緩減全球壓力,詎料天意弄人,來一記嚴重旱災!由於晶片生產的用水量可觀,若乾旱持續至4、5月,將加劇晶片短缺危機。年初已先後有國際車廠因缺「芯」而要削減產量,首季業績勢受影響,只要「芯荒」演變下去,企業雖不缺訂單,但卻偏偏未夠零件完成生產,換言之,即使市場有再多的需求,也無法受惠。企業交不出業績,股市自然添壓,全球科技發展和經濟復甦都會受拖累。再者,產品短缺將引發加價潮,推升物價,加劇再通脹風險,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不可小覷。

為免救市措施大打折扣,各地政府正設法應對這場世紀級「芯荒」,包括加快晶片生產本地化,惟遠水不能救近火。是故,美國拜登政府似乎已摒棄「戰略耐心」,改為實踐中美「既競爭又合作」策略,既傳來美國擬放寬中企部分採購禁令的消息,又見到中美的半導體業組織建立合作渠道共享訊息,但要解決「芯荒」問題,兩國始終要做更多,接下來的會面是關鍵。

所謂「福無重至,禍不單行」。全球晶片荒、糧食荒,接踵而至,近期是天災使然,須靠各地合作化解,一旦再次我行我素,結局就是通脹和利率回升超預期,日子更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