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可持續投資含「3大要素」

近年可持續基金發展迅速,但業界對於「可持續投資」並未有訂立出標準定義。對於投資方式而言,我們認為有3項必要元素:目標,我們認為可持續投資能夠為投資回報和企業行為帶來的影響;人員,對可持續性的評估通常都是主觀的,無法單憑第三方提供的評分或評級作出判斷;流程,透過結合目標與人員,從而創造出可以重複而且能夠與時並進的流程。

尋找具發展前景企業

「可持續投資」的目標不單是為社會和企業行為帶來正面影響,同時是協助客戶達致他們的投資目標。這意味着我們選擇注資的企業若非正以可持續方式營運,便是正過渡至可持續營運模式或改善可持續性的階段。

一般人會誤以為投資者若要實現正面影響便需降低對風險回報的期望,但我們深信現實並非如此。倘若一家企業從事對社會造成嚴重損害的活動或行動,它的估值再吸引也無法彌補它帶來的負面影響。

作為歐洲股票投資者,我們是以長線投資為目標,並且以評估企業的發展前景為己任。企業是否具發展業務的空間,利潤率是否可以提高,以及是否存在面臨監管罰款或落後於競爭對手的風險都是我們考慮的因素。舉例,若一家企業沒有充分考慮自身對環境的影響,則有可能面臨被監管機構罰款及在客戶間聲譽受損的風險。

以人為本作細膩分析

在評估可持續性相關風險和機會時,依靠主觀判斷的情況其實頗為普遍。「可持續投資」即代表着為社會和企業行為帶來正面影響。考慮一家企業的影響力時可以將其分成3個類別:企業的實際業務,包括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企業所帶來而又未必會馬上呈現的社會成本或效益;企業對待僱員、供應商及其他持份者的態度。

在可持續發展報告機制方面,歐洲比起大部分地區更為完善。正是如此,檢視企業到底是否只將可持續發展視作「例行公事」,還是真的將之滲透到企業業務當中便變得更為重要。與其依賴像評級及研究公司Sustainalytics這樣由第三方提供評分的生硬工具,我們要更着重分析師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從而得出細膩而又具前瞻性的看法。這些溝通亦逐漸演變成一種合作關係,讓我們與合作企業一起探尋改善之道。

構建可重複評估流程

我們將目標、工具和見解互相結合,並形成一套具前瞻性、可重複,而且適用於不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評估流程。無論是尋找估值偏低的股票還是「優質增長」領域的企業,這套流程同樣適用。優質增長企業一般能提供穩定回報,而這通常會被視為可持續性的標誌,但估值便宜的企業亦有可能是具可持續性的投資。

舉例,銀行就是一個估值偏低,但又需要面臨諸多可持續性相關棘手問題的行業,當中包括它們的融資對象和項目,以及與網上銀行興起相關的客戶安全風險。這些問題都不易解決,但銀行早已意識到出現問題時需要承擔罰款和聲譽受損的風險。因此,銀行對可持續發展的想法可能要較其股價所顯示的更為深思熟慮。

施羅德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