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前官員:美債券供過於求

對於近日美國債息走高,市場有着諸多不同的解讀。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前司長盛松成近日發表文章,指其基本原因是美國政府大量發債導致美國國債供過於求。文章刊於美國參議院日前通過總統拜登1.9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紓困方案前夕,可謂別有意味。

盛指,2020年美國財政赤字因為3輪共計2.2萬億美元的紓困措施而急劇擴大,國債發行量大幅上升,去年底國債餘額達27.9萬億美元,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7%,比率創下歷史新高。

外國投資者佔比驟降至25%

他續稱,美國國債投資者結構較2008年金融海嘯時出現明顯變化,包括外國投資者佔比大跌,去年美國國債餘額膨脹8.5萬億美元,外國投資者僅增持約3,000億美元,佔比從35.1%驟降至25.4%。

新增美債的主要持有者就是聯儲局,持倉增幅達到2.2萬億美元,佔比17.5%。盛松成認為,聯儲局增持美債只是配合政府的財政政策,而非對美債的投資需求。外國投資者佔比大幅下降意味着美債供大於求,這是美債價格下降、孳息率上升的根本原因。另有市場觀點認為,若美國政府想維持這種「先使未來錢」的公共財政,不應動輒用美元制裁別國,以盡量保持外國持有美元資產的意欲。

不過,瑞信亞太區高級投資策略師邵志銘指出,根據往績,債息更多是在反映貨幣政策因素,跟供求關係不大。財政部在發債之前,會與各方預先溝通,因此不存在國債無人問津的情況,長期債息更多是反映出經濟前景及通脹預期。他預期,今年第三季美國疫苗接種率可達六成,加上最新通過的財政刺激、第三季會有大型基建計劃出台,均可提振美國經濟。

由於債息上升意味着債價下跌,有觀點認為,資金正在拋售美債。但邵氏解釋,全球總體資金不斷上升,現在市場並不是在爭奪有限的資金,反而資金會追求回報,故債息走勢不能代表資金流出美國,相反更應視為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