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競賽未停,縱使面對全球晶片行業供應短缺,美國仍然堅持打壓中國晶片企業的戰略,不願輕易「放生」遭制裁的中資企業。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上的中芯國際(00981)繼續遭到打壓,據報美方審批向中芯出售設備的許可進程緩慢,恐令全球「缺芯」問題持續難解。
受美國制裁令影響,現時中芯的設備供應商泛林集團及應用材料等美企,要先申請許可,始能向其出售晶片製造設備。外電報道指,去年12月中芯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多間美企已隨即向政府申請供貨許可,但估計仍有價值約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的零件和組件的許可仍未審批,近期亦只有少數昂貴設備的許可獲批。
該報道指,審批進度慢,也有可能是因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新一屆政府仍未完全決定企業可向中芯出售甚麼產品。面對近日全球晶片供應短缺,美國商務部否認對中芯的限制致晶片短缺,並指短缺的主要是採較舊技術的晶片,而對中芯限制則涉先進技術。
由於供不應求,不少晶片廠積壓大量訂單,令晶片出貨周期延長,亦有晶片廠商憂當需求回落,客戶會大舉取消訂單。然而,晶片製造商博通(Broadcom)的行政總裁陳福陽稱,客戶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追加半導體訂單,直言「我們相信這(大量訂單需求)是真的,我們的收入反映終端用戶的消費」。目前博通在2021年供貨產能約90%已獲預訂。
汽車行業是晶片缺貨的重災區之一,更有多家車廠要減產。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稱,當前美國車廠面臨的晶片短缺問題,很大部分是自己造成。他們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以為汽車的需求大減,因而大砍晶片訂單,後來發現汽車需求下降幅度有限,才驚覺晶片不夠用。
韓儒伯亦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抱不平,稱不應把將晶片缺貨,歸因於台灣半導體公司的商業決定,更不同意就此以政治力量去向個別公司施壓。他認為,試圖用這種做法改變法律保證的合約,其實有違國際商業往來的本質及法規。
在缺「芯」潮之下,加上中美圍繞晶片行業的爭端不斷,美國亦加緊扶持行業發展。外電亦引述消息稱,美國參議院考慮撥出300億美元(約2,340億港元)資金,用於推出激勵晶片製造業的一系列措施,目標是4月進行表決,該草案還包括旨在對抗中國、促進美國科技業發展的其他條款。
與此同時,中國亦擬加大研發投入,試圖在這場科技戰當中突圍。內地最新提出要制訂實施基礎研究10年行動方案,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之體制機制,揚言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要有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