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重建補地價標準化

為加快工廈重建,政府實施以標準金額徵收工廈重建的補地價先導計劃,將於本月15日推出,為期兩年,期間金額水平不變。計劃將本港分為5區,以港島區金額較高,工業或倉庫修契前每方米達4萬元,若修契發展住宅每方米達13萬元,即每方米差額補價9萬元,折合每方呎近8,400元。

該局發言人稱,先導計劃適用於1987年前落成的工廈,為工廈業主在恒常估價機制外提供另一選項,相信可加快完成工廈重建所涉及的修契程序,從而推動工廈活化,讓土地早日轉型作更切合社會需要用途,務求地盡其用。

先導計劃將全港分為5個大區,分別為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南及新界北,並就工廈修契所涉及的3項用途(即重建前的「工業/倉庫」用途,以及重建後的「商業/現代工業」和「住宅」用途)訂立標準金額。

申請改裝工廈 140宗獲批

資料顯示,修契前工業或貨倉用途的每方米標準補地價金額,由新界北的兩萬元,至最高的港島區。而修契後用途如商業或現代工業,每方米則由3萬至7.5萬元。若重建住宅,則每方米由5.5萬至高達13萬元。假設港島區一個現有樓面約8,000方米的工廈,計劃重建6,000方米樓面的住宅,以修契前標準金額每方米4萬元計,即地價約3.2億元,而修契後每方米13萬元,即涉額7.8億元,兩者的差價4.6億元,即為所需重建的補價。

截至去年12月,兩輪活化工廈計劃下接獲的重建申請有60多宗,當中14宗已完成地契修訂,另約40宗已就重建項目取得規劃許可(後者有部分還需要修訂地契)。另外,計劃下接獲約150多幢工廈申請整幢改裝,當中約140宗已獲批准。

粉嶺工廈全幢2.7億賣出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表示,是次標準金額都較市價為低,如港島區修契前工廈物業折合每方呎不足4,000元,修契後住宅每方呎逾1.2萬元,相信可吸引不少發展商採用有關辦法,但當市場大部分以標準金額補償地價,一般商討程序的議價空間反而收窄。而萊坊執行董事林浩文則稱,有關措施可加快工廈重建步伐,亦縮短因補地價爭拗的時間,從而降低發展時間及成本。

此外,第一太平戴維斯表示,粉嶺樂業路5號全幢以2.7億元賣出,呎價約6,178元。該工廈由華基地產投資發展,物業樓高9層,地盤面積約8,773方呎,建築樓面約43,836方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