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逆全球金融大勢提出增加股票印花稅,以升斗之祿緩解天價財赤,此舉僅能換來每年額外百億元收入,代價卻是在全球金融競爭日趨激烈下自削競爭力,更是「打開口牌」自殘,競爭對手大可在8月前宣布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放大一加一減的反差,將香港金融中心比下去,後果是「自製走資潮」,令更多資金往其他市場進行股票交易,是不折不扣的「倒米」行為!若港府一意孤行,不慎戰的結果只會換來覆軍亡港的敗局!
自上周財政預算案披露增加股票印花稅,港股出現破紀錄成交的大冧市,近日縱然反彈,但成交劇減,已說明資金以腳投票,離場抗議。事實上,綜觀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場,美國最近才巧合地減收徵費,而以「紐倫港」自詡的香港,原本的稅項就不便宜,今次更主動不減反加,實乃不智。
稍有商業知識的人也會清楚,增加稅項只會令成本上升,不利於擴大投資者基礎和市場流動性。再者,如今不少上市公司同時在世界多地上市,若港股的交易成本再升,只會促使投資者改投其他市場,例如美國或A股進行同樣交易。道理極之簡單,明知隔鄰店舖同一商品便宜一些,哪怕是一元一毫,為何仍要幫襯香港?一旦加稅後港股成交萎縮,增稅收算盤不但打不響,更會眼白白看着自己「趕客」,屆時才連滾帶爬急忙補鑊,只怕大勢已去,恨錯難返!
須知道「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如今全球各主要金融中心不但力求降低交易成本,更要爭取新產品,顯而易見的例子乃近年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促使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形式上市蔚然成風,大大縮短企業上市的成本和時間,更迎合新經濟的發展需要。美國在這方面佔盡先機,截至上周,透過SPAC在當地上市的集資額已是去年全年的七成;英國也謀求放寬上市規定,優化SPAC機制;新加坡更可能成為年內亞洲首個正式引入SPAC的市場。偏偏香港慢條斯理,目前才「研究」,總之執輸行頭!如今還主動增加交易成本,變相給予競爭對手上位良機。
回歸逾23年,港府大事不行小事拖,搞垮了貿易、旅遊、零售3大支柱產業,如今連僅餘的核心金融產業政策亦倒行逆施,就是要徹徹底底敗盡家財,這班沒頭沒腦的廢官始會知足矣!如是者,任由內地如何關顧、港人如何勤奮忍耐,一切也是徒然。良禽擇木而棲,最終只怕落得哀莫大於心死、悲莫過於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