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分析:通脹壓力短期料可控

在今年首兩個月,全球炒作通脹升溫的交易急增,銅、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一飛沖天,美國10年期債息一度衝破1.6厘,市場高度關注前期上漲過快的資產潛在重估風險。

我們認為,由通脹預期引發的經濟和金融轉勢當前仍處在「雷聲大,雨點小」的階段。其一,當前實際通脹結構性的特徵明顯,全年整體壓力並不大,與一次性的供給衝擊和全面上升的通脹預期比較,總需求的整體力度將更具決定性。其二,擺脫疫情和央行收水的微妙賽跑關係,將主導下半年的復甦進程和政策走向,雖然有過度加碼之嫌的美國財政刺激,有助推動產出缺口加速彌合,但發達經濟體真正的通脹高峰仍將明顯滯後於經濟復甦。其三,由總需求修復引致的通脹壓力,將決定央行的行動。

我們對市場整體仍保持謹慎樂觀,但需要警惕「雨點」漸進下,政策預警「雷聲」所帶來一次過的調整壓力。

製造業產出缺口未彌合

不過,對於大宗商品是否進入「超級周期」的議論,掩蓋當前全球通脹的非典型特徵。其一,與過去十多年來全球製造業通縮主導的通脹疲弱迥異,新冠肺炎的衝擊抑制服務業需求,主要經濟體復甦路徑的時序差異又帶來製造業結構性的「產出缺口」。其二,以能源和工業金屬等商品價格為例,市場似乎高估了一次過事件如嚴寒天氣,對供給的衝擊,或過度需求刺激(如美國財政再加碼)持續推高整體通脹的有效性,而低估了未來能源結構變化、潛在產能釋放等重新平衡長期供求的力量。其三,疫苗於環球接種,疫情的緩解迹象成為通脹預期上行的推動力。

現時貨幣政策尚算溫和,全面通脹壓力可控。近20年來,雖然發達經濟體通脹中樞有所下移,但其核心通脹走勢與產出缺口變動方向大體相關,且滯後約一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在前所未有的「貨幣+財政」雙寬鬆刺激下,雖然通脹水平觸底反彈的進程可能會加快,但考慮到產出缺口尚未完全彌合,短期的全面通脹壓力相對可控。

工銀國際證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