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有好轉迹象,但同時埋下通脹突飆伏線,須提防「荷包」會瞬間萎縮!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公布,經季節調整後,2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報50.2,為3個月以來首次重上50的盛衰分界線,顯示私營經濟景氣有輕微改善。然而,原材料價格大幅上升,廠商對今年經營情況依然審慎。
調查指出,禁聚令等防疫措施使2月的業務活動量持續下跌,企業連續35個月減產。再者,圍繞疫情的不明朗因素減弱客戶的訂單意欲,故上月新接的訂單量續跌。
值得留意的是,外圍需求還未復甦,企業從出口貿易及中國內地新接的業務量再度收縮。
除業務收縮外,企業又要面對成本問題!調查顯示,由於原材料價格普遍升幅顯著,因此採購成本通脹已連續第三個月加快,2月相關指數錄得2018年7月以來的最大升幅。供應鏈亦出現嚴重延運,大大影響採購進度。不過,面對競爭壓力和客戶議價,企業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仍要調低銷售價格。
香港玩具商怡高安迪董事副總經理施俊匡表示,塑膠原料價格近期急升三成,紙盒價格升了一至兩成,鋁價也升一成,相信與近期原材料供不應求有關,即使廠商現時下訂單購買原材料,最快也要4月才有供應。若然接到急單要求3月或4月做好產品,更要付出高價搶購原材料。更甚的是,不少化工原材料廠設在中東地區,但當地疫情未完全受控,影響了原材料的供應。
他預期,原材料價格在3月回落的機會不大,4月能否下調仍有待觀察。由於公司的玩具產品有約60至70%成本來自原材料價格,或要與買家商討因應生產成本上升而提高產品價格。
另外,他補充,今年以來接到的外國訂單稍見提早,可能與人們逐步適應疫情和網上銷售好轉有關,加上該公司做的教育玩具生意,「食正」小孩留家學習的趨勢。他指,與去年同期比較,公司近日接到的訂單量升近七成,惟對今年全年經營情況依然審慎,因尚未知道是否買家提前落單所致。另要等待原材料和採購價格回落,才可更有效控制生產成本。
IHS Markit經濟部總監Andrew Harker則稱,香港經濟雖仍受新冠肺炎疫情所衝擊,但上月PMI已見曙光。隨着新一波疫情減退、限制措施鬆綁,以及疫苗開始接種,經濟可望於短期內回復增長。另企業2月的經營情緒升至2014年9月以來最高,亦是3年來首次對未來12個月的經營前景回復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