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就今年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建設展開公眾諮詢,提到要進一步提高兩者佔用電量的比例,近期甚為熱炒的風電場營運商龍源電力(00916)及大唐新能源(01798)周三卻分別逆市瀉13.65%及5.4%。
其他新能源相關股份昨亦普遍捱沽,風車廠商金風科技(02208)獲中國三峽新能源告知擬半年內減持最多3%股份,股價昨跌3.08%。風電股跌勢普遍較重,券商早前指,風力發電降成本的技術進展較太陽能慢,因此現階段風電普及速度料不如太陽能。
國家能源局日前刊發徵求意見稿,有關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提到今年風力及太陽能發電佔全球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11%,據內媒報道,去年佔比為9.6%。這點乍看對新能源股是利好消息,問題是它不能說明內地打算怎樣規劃今年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建設,以及項目回報。中電控股(00002)首席執行官藍凌志屢被問及如何公司會部署內地新能源市場時,也一直稱有待監管政策更清晰,亦屬其考慮因素。
這次諮詢提出「保障性併網」及「市場化併網」制度,而「併網」是指電力公司將其發電項目併入電網,交由電網公司作為中介把電力賣給五湖四海的用戶。所謂「保障性併網」是指各地按照其非水電的消納責任權重,釐定必須建設的新增裝機,這批裝機會獲電網公司保障能夠併入電網;「市場化併網」則指保障性消納規模以外,仍有意併網的項目,電力公司要想辦法滿足儲能等條件後始獲電網公司併網。
被指造成風電股受壓的政策草案乃「保障性併網」額度由各省能源主管部門「開展競爭性配置」,準則包括是電力公司開出的電價(鬥便宜),並提到各省「原則上」應有不少於三分一的相關額度劃給補貼被「拖數」的企業,就是鼓勵電廠公司放棄一些未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換取新項目優先獲得併入電網,紓緩補貼基金財政壓力的意圖不言而喻。
中銀國際直言此舉「較激進」,若不盡快界定操作細則,反有傷害可再生能源發展之虞,因透過技術進步去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不能一蹴而就;應收補貼換併網額度的政策可能更不受歡迎,或招致市場短暫停滯。其實「保障性併網」也頗為「爭崩頭」,事關諮詢文件建議若干在過去3年間獲批但未竣工併網的風力及太陽能發電項目,若今年底前併網,均直接納入今年「保障性併網」額度。
中銀國際坦言,這次諮詢所提出的措施令人憂慮可再生能源電力公司新舊項目之回報,惟依然建議投資者低吸龍源和大唐新能源,因徵求意見稿並非最終定案,又相信短期內將有解決補貼「拖數」方案出台,繼而提高發電公司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