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樓價連續11年全球最難頂

香港再一次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樓價城市。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發表報告指,截至去年第三季,本港樓價中位數相當於家庭入息中位數的比率達到20.7倍,即市民要不吃不喝20.7年才能置業,連續11年居於首位。市場人士認為,供應不足樓價難跌,市民要置業供樓會更難捱。

該項調查涵蓋全球8個國家,統計92個人口逾100萬人的主要市場,根據該機構的定義,只要上述比率高於5.1倍,就可視為樓價嚴重地超出負擔水平。

36城市「嚴重不可負擔」

調查發現,有36個大都會達到樓價「嚴重不可負擔」的水平。各主要市場以香港情況最嚴峻,相比2019年的20.8倍雖有輕微改善,但樓價難以負擔的程度,仍大幅拋離第二位加拿大溫哥華的13倍。澳洲悉尼及新西蘭奧克蘭位列第三、四位,樓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為11.8倍及10倍。

報告提到,由於疫情大流行,社交距離和封城等措施嚴重影響企業與社會活動,令大批市民失業或收入下降。除香港以外,排名前10位的城市樓價可負擔性也比之前一年有所惡化。

供求失衡 樓價勢續高企

對於香港樓價難以負擔的問題,市場一般認為供求失衡令樓價高企不下。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稱,各國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令貨幣貶值,資產泡沫化必然存在,市民樓換樓還好,但要上車置業就很困難。他續稱,住屋供應不足,覓地缺乏門路,縱使經歷社會衝突與肺炎疫情,香港樓價仍未有顯著下滑,亦看不到未來樓價會有大跌空間。

資深投資者伍冠流亦稱,香港地少人多,剛性需求強烈,大多數人都為住屋問題苦惱,無論租賃及買賣,市民居住面積的要求愈來愈小,早前市場指納米單位不受歡迎,但現在看來並非如此,預計還有升值空間。他表示,個人亦正物色單位投資,目標為樓齡較新的鐵路沿線屋苑,樓價1,000萬元以下的兩房戶。

至於資深財經專家林一鳴認為,香港樓市料呈橫行走勢,樓價在數個百分點的波幅上落。惟他認為此類不吃不喝若干年才能買樓的報告並沒意義,因只有樓市參與者才會影響樓價,即收入最高的三成人口,故應集中分析該類人的購買力。再者,該報告分析的城市當中,單是英美城市已佔逾84%,統計並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