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最近發動政變奪權,當地面臨西方國家實施更廣泛的制裁行動或取消貿易優惠,首當其衝可能是近年快速增長的成衣業,該行業過去一年已受到疫情重創,如今恐雪上加霜。
儘管緬甸在全球成衣產業的比重仍很小,但近年愈益成為中國以外的熱門低成本生產基地,快速時裝如瑞典Hennes & Mauritz(H&M)、西班牙Mango,以及英國Next及Primark均有向緬甸廠商落單採購。
在疫情來襲前的2019年,緬甸成衣出口金額約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是2010年的15倍,整個行業聘用70萬名工人。國際服裝品牌暫時未有就政變事件表態。Primark稱暫時沒有改變採購策略,但會密切注視發展;H&M稱擔心當地局勢,但對如何應對不作評論。
目前西方國家正就緬甸政變考慮不同的方案,包括歐盟可能取消貿易優惠待遇,但專家擔心這最終會打擊當地貧窮人口及民營企業。
回溯2003年緬甸受到軍方統治,華府禁止所有緬甸進口產品,當年任職聯合國旗下國際勞工組織(ILO)、現為駐仰光政治分析員的Richard Horsey表示,緬甸的製衣工人當時失去工作,家庭收入頓失依靠。在2002年制裁禁令下,美國從緬甸的入口金額為3.56億美元。
2013年歐盟對緬甸成衣豁免進口稅時,Aung Myo Hein在當地開設製衣廠,目前85%產品輸往歐洲,他稱若因政變而失去貿易優惠便會關閉廠房。
工會組織緬甸工人聯會的領袖Moe Sander Myint表示,所有工廠工人都擔心外國買家訂單因政變而撤離緬甸。
特拉華大學時裝和成衣研究教授Sheng Lu指出,即使成衣業的貿易優惠保持不變,但當地政局動盪將嚇怕國際品牌,對明年在緬甸落訂單勢再三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