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熱潮持續,愈來愈多企業加入戰團,投資者也為之雀躍,即使未賣車,只要有概念,股價也可以立即急飆。有跨國龍頭巨企就趁勢推動相關初創企業上市,務求谷高估值。
去年世界銷量冠軍的日本豐田(Toyota)昨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第三財季業績勝預期,錄得純利8,386億日圓(約621億港元),按年增50%;營業額達8.15萬億日圓,按年升7.1%。公司上調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財年營業額預測至26.5萬億日圓,較上次高1.9%,凸顯其對全球車市充滿信心。
作為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當然要染指新型車款,正與世界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日本DENSO,以及初創公司Aurora合作,各自在軟硬件出力,目標是將豐田Sienna改裝成可以提供全自動駕駛的士的車型。
另一日本汽車大廠日產(Nissan)則暗示,有興趣與蘋果公司(Apple Inc.)合作生產Apple Car。日產行政總裁內田誠在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指出,隨着科技重塑汽車產業模式,日產必須採取新行動,例如與擁有專業知識和經驗豐富的公司,透過結盟關係方式合作。
儘管無點名蘋果公司,但外界認為,上述言論呼之欲出。據悉,蘋果公司目前至少與包括日產在內6家汽車公司洽談合約。
綜合媒體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由電商「一哥」亞馬遜和美國3大車廠之一福特汽車投資的美國電動車初創公司Rivian Automotive,尋求最快今年9月上市。
消息人士透露,Rivian的首次公開招股(IPO)時間表及估值或許會出現變化,上市時間也可能會延遲至2022年。據悉,Rivian一直與銀行洽談相關計劃。投資者對其大抱期望,冀全電動農夫車與多用途車(SUV)能在美國市場有出色的銷售表現。
若以Rivian尋求高達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的估值來看,有可能成為今年最大IPO之一。據其1月進行的新一輪融資顯示,該公司目前估值達276億美元。
該公司於美國密歇根、加州辦公室與伊利諾伊的生產廠共僱有超過3,600名員工,並與亞馬遜簽約,2030年前要為亞馬遜打造10萬輛電動送貨車,並且規劃2022年前就有一萬輛落地使用。
既然電動車市場巨大,掌握科技潮流的巨企也不敢怠慢,力求分一杯羹。美國加州汽車管理局數據顯示,蘋果公司(Apple Inc.)去年自動駕駛車路面測試里數達18,805公里,較2019年的7,544公里增加逾一倍,相關技術亦見提升,但分析指Apple Car最少未來5年不會開賣。
測試里數增加之際,Apple去年錄得130次需要人手接手操作,雖較2019年的64次多,但相當於每145公里便有一次,較2019年的每118公里佳,反映其自動駕駛技術提升。Apple近期加緊研發自動駕駛電動車,該公司有數以百計工程師致力研發自動駕駛系統,其汽車團隊亦有一個專注於商用車的分隊。
事實上,儘管Apple的自動駕駛技術提升,但仍遠落後對手,印證該公司未準備好短時間內推出自動駕駛車。主要由通用汽車(GM)持有的自動駕駛車初創公司Cruise,在加州試行的77萬公里中,僅27次需要人手接手操作,相當於每28,520公里才有一次。Cruise總裁兼技術總監Kyle Vogt更在社交媒體Twitter表示,於去年最後3個月測試約20萬公里中,需要人手接手操作的次數為零。
GM去年第四季經調整後每股賺1.93美元,勝市場預期,惟警告全球晶片短缺將使該公司今年盈利減少15億至20億美元。
此外,儘管受到疫情打擊,美國召車App公司Lyft去年虧損仍由2019年的26億美元收窄至18億美元,主要是大力削減開支,包括員工強制休假及削減其他營運開支,節省3.6億美元成本,期內收入則跌35%至24億美元。該公司重申,年底前可望錄得經調整後季度盈利。
另傳印尼召車App公司Gojek與當地電商PT Tokopedia磋商合併,冀最快本月內達成協議,合併後的公司最終可能於印尼和美國上市,目標估值介乎350億至400億美元。
論及電動車,內地可謂是潮流先驅。其中,恒大汽車(00708)再發布新車,其恒馳微信公眾號昨日上載了一則短視頻,包括恒馳7、恒馳8、恒馳9的3款車型。消息刺激該股昨日勁飆19%,收報58.7元,曾強見60.2元的歷史高位。值得留意的是,該公司至今未銷售旗下恒馳汽車,市值已高達5,175億元。
該公司由2019年起進軍新能源汽車,至今已經發布9款新車,迄今尚未量產,目前於上海、廣州兩大生產基地亦已啟動試產。
恒馳品牌首款車型恒馳1已實現落地測試。按照規劃,其首款車型計劃於今年上半年試產,並力爭下半年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