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金融一體化 香港角色堪思量

內地新經濟股快手在港上市掀認購熱潮,甫上市股價即以倍數上升,連同其他現成在港上市的中資科企股價迭創新高,正為內地新經濟產業創造一流的身價。可以預期隨着兩地金融進一步融合,最終將實現金融一體化,在這過程中,內地金融制度無疑將擔當主導角色。當人民幣實現全流通,內地金融與國際接軌,完成歷史使命的香港經濟該如何定位可堪思量。

在中美金融戰的背景下,自去年開始陸續有中企選道香港上市。今年香港大型新股頭炮是昨日首掛的快手,無論認購反應及首掛表現皆十分熱烈,為接下來準備來港上市的新經濟股造勢。

中企排隊來港上市之際,北水不斷南來,重點並非看好香港經濟,而是要支持這些中企的身價,變相挺住中國資產價格,並讓這些中企能在境外發行股債籌集資金,圈錢回內地,以金融創匯來彌補製造業轉型下的缺口。

事實上,隨着內地港口建設成熟,加上中美貿易戰,香港的轉口港角色早已褪色。可幸香港金融中心尚能為內地提供抗衡美國金融圍堵的出路,故不至於毫無價值。近日,中港澳三地便簽署了大灣區理財通的備忘錄,若落實推行,料可為香港的金融機構提供銷售理財產品的新財路,至於這些新舉措,能否提起外資投資人民幣資產的興趣,則仍有待觀察。

凡事有利必有弊,亦必須居安思危。在中美爭霸下,美國政府將持續推動中美金融脫鈎。內地試圖以激活金融主場的戰略應對,即構建大灣區金融圈,讓兩地股、債、商品等金融市場加強融合,推動資金輪轉。可以預見,區內交易所合作甚至合併,更多金融產品互通,將會成為大趨勢。為減少受美元的限制,中國亦正積極在亞太區內經貿擔當增長引擎的角色,並積極推動數碼人民幣進程,為人民幣於區內更廣泛流通創造機會。假以時日,人民幣實現全流通,也許港元與人民幣為主的一籃子亞太地區貨幣掛鈎,甚至直接使用人民幣,絕不是夢話。

中國金融正加快國際化進程,在這過程中,香港雖能受惠,但也必須意識到中港金融的主次關係將會更鮮明,兩地制度差異將逐步收窄,終點就是中港金融一體化。今天香港的管治一塌糊塗,本土民生經濟千瘡百孔,但仍能藉靠邊站坐享金融榮景,事實上不無代價,也是別無選擇。該如何善用金融產業這最後一桶金,為在區內長遠可持續發展及早制訂戰略,提升競爭力,確保不被邊緣化,當是香港人要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