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政府宜4方面迎經濟復甦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何時減退仍屬未知數,預計香港今年的發展仍舉步維艱。政府為抗疫推出多項紓困措施,令庫房開支大增,香港會計師公會估計本港2020至2021年度的財政赤字為約3,480億元。就未來一年的稅務政策及財政預算案,公會向政府提出了4個方面、21項建議,為經濟復甦作準備。

提供補貼 推動就業

本港失業率創16年來新高。政府應加大力度保就業、穩經濟,包括於公、私營機構創造就業機會、加快推行已通過的基建及建築項目,以帶動勞工市場的需求。

為幫助畢業生就業、確保勞動人口具備業務數碼轉型後所需的技能,建議向聘請畢業生的僱主提供工資補貼,並為合資格人士提供轉職支援。另外,政府亦應考慮針對性的紓困措施,例如向市民提供本地消費補貼,以維持社會經濟動力。

改革稅制 吸引外資

香港稅制發展滯後,其實需要全面檢討。經歷去年種種挑戰,檢討公共財政收入模式更見迫切。香港向來稅基狹窄,政府依賴直接稅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政府應積極研究擴大稅基,應對長遠的公共財政壓力,避免持續赤字。

此外,面對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2.0」稅收改革等國際稅務變化,香港稅制亦可能需要作出相應調整。港府應確保本港稅制能切合未來發展需要,令跨國企業樂意在港設區域總部。

助中小企數碼轉型

疫情令企業加快進行數碼轉型,亦揭示了技術及基建投資對遙距辦公十分重要。中小企是香港經濟重要一環,但它們未必能負擔數碼轉型及網絡安全的費用。

為協助中小企及商界技術轉型、讓市民掌握科技應用,政府應考慮建設公共雲端平台、升級現有的電子化政府服務,並教育公眾及中小企網絡安全知識,支援他們過渡到數碼化的營商新常態。

鼓勵市民用電動車

政府最近公布爭取於二○五○年達到碳中和的減排目標。為改善本港環境及市民生活質素,政府應推出激勵措施,鼓勵市民使用電動車,並以較具能源效益的車款取代陳舊商用汽車。政府亦應考慮引入污染者自付原則的稅務與非稅務措施。

香港會計師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