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疫前未識驚 新春後狂冧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成為及後全球抗疫手法的典範之一。回看疫前世界,市場對港股、經濟展望,以及中美爭霸的看法皆與現時截然不同,尤其是當年中美關係早已今非昔比,形成如今全球「兩極化」的分裂局面。

中國武漢市一年前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而遭「封城」,香港亦開始出現確診個案,不過在疫症大流行之前,2020年1月港股市況與現時不遑多讓,同樣是一片「歌舞昇平」,特徵包括大市成交高企、恒指上衝3萬點大關、強勢股搶高,以至出現多個投資主題,讓投資者可在不同板塊尋寶。

貿戰暫停火 惹市場憧憬

回顧當時美股已接連創新高,加上中美角力氣氛稍緩,意味持續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暫時停火,帶動港股做好。投資者亦繼續憧憬全球央行「放水」刺激經濟,但同時也認為中美短期內難達成下一階段貿易協議,以及中國經濟面臨增長放緩壓力,所以對港股樂觀的同時,也留有一點戒心。

不過,去年初入市博升的資金依然佔主導。大市氣氛熾熱,港股總成交連續多個交易日重上1,000億元以上,多間券商調升香港交易所(00388)目標價,當時港交所亦升穿283元重要心理關心,創逾一年高位。

阿里美團染藍概念熱炒

另一強勢股騰訊控股(00700)亦重拾「股王」本色,延續2019年12月的升勢,重返400元以上,一個半月累升約兩成。騰訊與另外兩大新經濟股阿里巴巴(09988)和美團(03690)組成的「ATM」,已是當時市場熱炒焦點,特別是阿里和美團有被納入恒生指數成分股的憧憬,能保持升勢。

此外,投資者當時看好內地和全球5G發展,與5G概念相關的晶片和手機設備股被熱炒。不過,美國對中國發動科技戰,例如對華為實施出口管制,影響了市場氣氛。

恒指去年1月14日、17日和20日3度升穿29,100點,惟之後未能進一步,在20日升至29,174點後正式見頂,單日急速轉向倒跌,收報28,795點。同日,評級機構穆迪把香港政府長期信貸評級由「Aa2」降至「Aa3」,評級展望則由「負面」調整至「穩定」,為不足3年內兩度下調香港評級,以反映當時香港政府的體制和治理能力較該機構預期低。

此外,去年1月騰訊強勢之際,總裁劉熾平和主席馬化騰相繼沽貨減持,特別是馬化騰連續4日在400元水平減持,套現約20億元,是相隔逾兩年再度減持。分析指這或與業績前禁售期有關,但碰巧也避開了3月時的全球股市大冧。

銅獅被破壞 滙控逐級跌

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外的兩隻獅子銅像,在去年元旦遭潑漆和縱火焚燒,「散戶愛股」滙豐控股(00005)也由當時60元水平開始滑落,直至9月更跌至27.5元,直至銅獅復修解封,碰巧滙控股價也見底回升。

在疫情初期,不少分析預期不會有大規模爆發,但隨着疫情惡化,股市跟隨應聲下挫,恒指在農曆新年假期後數日已跌至26,000點水平,在去年3月19日更跌至21,139點才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