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直接衝擊「打工仔」的財務健康!有調查發現,77%港人視財務穩健為其快樂的基礎,惟有超過五成打工仔表示,每月陷於入不敷支的窘況,影響個人儲蓄,更有22%受訪者對其財務狀況感到「非常」或「極度」有壓力。
富達國際公布的全球財務健康調查,在全球6個市場中訪問近1.7萬人,當中包括香港的2,300名在職人士。調查顯示,在財務預算、債務、儲蓄和財務保障4個範疇中,香港的整體財務健康分數為65分,高於英國、德國及日本,不過,較中國內地和加拿大為低。
量入為出是儲蓄的基礎,調查發現,港人每月平均支出佔收入約一半。然而,有57%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每月平均支出接近或多於收入水平,為儲蓄進度帶來挑戰。此外,70%港人持有信用卡、樓宇按揭及個人貸款等債務,當中每名港人平均擁有3張信用卡,但仍有逾兩成人未能每月還清「卡數」,甚至逾期還款。
值得留意的是,受訪者對各財務範疇表現的主觀評分和客觀數據得分出現甚大落差,調查指,41%受訪者表示對自己的財務預算「非常」或「極度」有信心,但有30%受訪者在財務預算方面「過分自信」,即其客觀分數實際上低於他們對自己的主觀評分。在儲蓄方面亦有同樣情況,63%受訪者的客觀得分較低,當中卻有一半人對自身儲蓄狀況「過分自信」。
經濟不景氣下或需預留較多後備「彈藥」,惟不足一半受訪者表示擁有半年以上的應急儲備;僅近四成港人會考慮未來5年以上的財務需要,其所佔百分比與年齡增長有關,而30%年輕受訪者指,會考慮更長時間的財務需求,中年和年長的組別分別為43%和60%。
富達國際香港業務總監陸劍平表示,港人在整體財務狀況上仍有改善空間,特別是在儲蓄和財務保障方面,同時調查亦反映,港人愈年輕對未來財務愈見樂觀。
他提醒,去年疫情爆發以來,已充分反映「趁好天」早作財務準備的重要性,假如沒有足夠應急錢或其他財務保障應對疾病、災難及財產損失等突發性的風險,本來穩健的財務狀況隨時會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