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內地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約3.21萬元(人民幣‧下同),較2019年名義增長4.7%,惟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僅增長2.1%,增速更創至少2014年以來新低。雖然過去10年內地民眾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如期實現,惟外媒引述內地調查指,疫情令超過三成中國民眾荷包縮水,變相加劇貧富懸殊。
國統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居民收入增長好過預期,實現了與經濟增長的基本同步,而保就業的政策促進了工資收入的回升,稅費減免和金融支持政策,使居民家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不過,去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約2.12萬元,較2019年名義下跌1.6%,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跌4%,反映疫情下民眾消費意欲大減。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聯合內地生活服務平台58同城所發布《2020年清華-58縣域勞動力市場調查報告》更指出,24.4%勞動者的收入較疫情前有所減少,6%更指是「極大減少」,亦有近三成企業計劃裁員或已經裁員。
此外,有31.7%的縣域勞動者在疫情後開始從事兼職,而固定僱主和簽訂勞動合約的比例顯著降低,更換工作的比例則顯著提高,反映縣域勞動者的工作穩定性下降。
內地自去年下半年起全面復工復產,惟報告指,疫情下的行業生態已發生改變,對縣域經濟的影響依然很大,建議政府在後疫情時代需要推出更積極的政策支持。報告亦指出,當局必須給予縣域失業者群體更多關注及幫助小微企業盡快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