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物業市場投資氣氛銳減,連帶各項辣招稅金額連續兩年創新低。據稅務局資料,2020年全年有關稅款共約130.4億元,連跌兩年,按年再少約38%,涉及成交宗數約16,372宗,按年挫約28%,兩項數字均為6年新低。
資料顯示,2019年全年辣招稅款約209.3億元,涉及物業成交22,894宗,去年分別減少近79億元及6,522宗,兩項數據已經連續兩年創新低。而去年數字料亦屬2014年各項辣稅開始收取後新低。
事實上,疫情下本港物業的內地及海外買家大幅減少,去年涉及非本地買家購買住宅需付的買家印花稅跌幅最大,涉額按年低約49.3%至逾27.78億元,而成交宗數僅約670宗,按年亦急瀉逾68%。相反,去年額外印花稅涉額近1.77億元,按年僅跌約26.9%。
若單計去年12月整體辣招稅款亦僅約7.17億元,按月勁減62.7%,涉及物業成交宗數為727宗,按月少60.1%,宗數亦創2014年7月後單月新低。
而政府自去年11月底取消非住宅物業雙倍印花稅後,12月相關物業成交僅有424宗,按月減66.6%,涉及稅額1.74億元,較11月大跌68.3%。但估計有關數字反映上述措施仍生效時買賣。
市場人士指,疫情下樓市再無「炒風」,辣招稅額及宗數連創新低,已反映情況,政府應因時制宜,撤辣釋放二手盤源,助市民上車或換樓,同時推動整體經濟。
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認為,若疫情大幅放緩,加上中港通關,今年樓市有機會出現「小V形反彈」,樓價至少升5%。
此外,個別投資者出手掃貨。資料顯示,去年11至12月間,一名買家以個人名義登記,合共以逾1.26億元,先後購入上水御林皇府3幢洋房,涉及15%從價印花稅金額共逾1,890萬元。其中肯辛頓徑雙號屋,登記成交價4,600萬元,涉印花稅約690萬元。
市場消息透露,上述買家來自港島豪宅區,分別於山頂、中半山、九龍站及紅磡等地區都持有多項住宅物業,近日因看好新界北區未來發展,到區內參觀不同洋房屋苑,睇樓僅約半個月多,即連購3伙作投資或自住用途。
資料亦顯示,大埔公路沙田嶺段樂豐一幢洋房,上月亦以約1.005億元登記售出。洋房實用面積逾3,700方呎,呎價約2.67萬元。據了解,物業曾有多於一次承按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