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數碼化推動房地產業變革

數碼化技術發展日漸成熟,可預期於未來5年對居住領域各行業、各環節進行重塑。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重新定義,把5G、人工智能(AI)、工業互聯網、物聯網(IOT)歸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並將「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新基建概念自此成為熱門。2020年,建設數碼中國再被提到國家級戰略高度,中央正式提出「數碼化新基建」戰略,用數碼技術全方位改造傳統行業。

貝殼研究院院長李文傑認為,網上數碼化技術與房地產業的融合將進一步深化,進入品質提升的新居住時代。貝殼研究院早前發布了年度報告《數碼化居住:2021年新居住展望》,並對2021年房地產行業的走向做出預判:數碼化仍是至關重要的着力點。

在新冠肺炎疫情襲擊全球的一年,因防疫管控要求導致停工停產、居家辦公等,居住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繫更為緊密。在睡眠時間之外,人們的大多數時間原本用於辦公場所,如今卻將更多時間回歸到居住場所。

用App搵樓 VR參觀激增

從去年初到年末,貝殼平台上透過虛擬實景(VR)睇樓的每周次數增長10倍、在17分鐘內完成一次跨國客戶間的網上洽談,以至在1,000多公里外完成買賣雙方的線上交易。

事實上,數據化不等於數碼化,前者代表了數據的積累,後者則代表了整個服務的重新建構。這就是智能化時代,也是未來的居住:更多智能工具進入流程服務,AI/IOT不再陌生,各類終端傳感器在前台交互,5G、雲服務、晶片技術提供後台支持,應用場景拓展至交易、供應鏈、生產的每個環節,引伸到實體服務、物流等種種產業。

2020年,隨着訊息發現渠道的網上化與多元化、訊息篩選的決策智能化、轉化體驗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房產交易服務數碼化進程不斷改善。

透過搵樓應用程式(App),從搜索、委託、匹配、帶看、簽約、交易到交付,從裝修、入住、社區生活、出租到銷售,居住交易服務已經實現了全程數碼化。其中,AI搵樓已可提供房屋檔案、戶型對比分析、用戶畫像/成交預測、裝修效果對比等。金融薦客服務可以提供資金監管、銀行預審批、系統直連,裝修可提供工程可視/小程序全程監管,智能化已經是大勢所趨。這既為搵樓應用程式帶來了業績增長,也帶來了市場信心。

智能化時代的下一個5年將會如何發展,又將怎樣為人們提供更好居住體驗和服務?

以下有3點設想:第一是未來的居住服務會從交易服務開始向上下游延展,實現居住服務的全生命周期觸達;第二是用戶體驗將會從二維變成三維的數碼化體驗,即從數量到質量品質體驗的變化;第三是從城市和社區的角度出發,未來居住數碼化將會成為智能城市和智能社區發展的必然。

電商踩過界 助線上營銷

而作為居住服務提供者、生態的參與及管理者,貝殼研究院強調,數碼化進程是一個長期的進程,需要從業者做好長期的心態建設和工作準備——人類居住仍將不斷往前發展,營銷和創新不是數碼化的終結;現有產品和功能仍需要更多時間來見效、改進、落實,無法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資源和投入。

認識到這一點的,還有很多電商巨頭和開發商。阿里巴巴(09988)陸續推出淘寶房產、法拍房、家居躺平計劃、天貓好房,投入已經有10年;京東集團(09618)、蘇寧等亦紛紛入局新樓銷售,協助房企掀起網上營銷浪潮。

房企探索直播賣樓吸客

在開發領域,中國恒大(03333)、富力地產(02777)為首的房企積極探索直播賣樓等線上營銷手段。但在住宅建造、成本管控等距離消費者較遠的智能化系統,數碼化應用仍較有限,包括工程建設實施節點性管控、裝配式建築等。

在物業領域,萬科雲、碧桂園服務(06098)等物業管理公司持續擴大了科技投入;同時,疫情助推了人臉識別等智能安防在社區的安裝,消費者線上繳費、線上工單滲透率大幅提升。

貝殼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