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展望:疫情衝擊勢持續數年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衝擊要每隔幾代才會出現一次,卻帶來永久而深遠的變化。以產值來衡量,世界經濟正處於從低迷邁向復甦的道路上,地球上77億人口對如此慘烈的低迷幾乎前所未見!疫苗面世後,應會加速經濟的反彈,但後遺症將影響未來幾年的全球增長。

有些已清晰可辨,如機械人會繼續接管工廠和服務業工作,白領工人將更多地留家工作,國與國之間和一國之內將出現更多不平等。政府將在公民的生活中扮演更大的角色,花費更多(也欠債更多)。以下是針對一些方興未艾的轉化概述:

社會契約 「大政府」捲土重來

隨着社會與國家之間的社會契約迅速改寫,「大政府」將會捲土重來。換言之,所謂「大市場,小政府」已成為泡影。當局追蹤人們的足迹和會見的人,並在僱主無力支付工資時代為墊付,上述情況變得司空見慣。在一些自由市場觀念盛行數十年的國家中,必須修補安全網。

各國去年預算赤字85萬億

根據世界著名諮詢機構麥肯錫指出,為了支付這些干預措施,各國政府去年的預算赤字總計達到11萬億美元(約85.8萬億港元)。此類支出可以持續多久?納稅人何時必須開始承擔這些費用?這些問題已經引發爭辯。至少在發達經濟體中,超低利率和毫無懼色的金融市場似乎意味着近期內不會爆發危機。

從長遠來看,經濟學上的一個重大反思正在改變人們對公共債務的看法。新的共識認為,在低通脹的世界中,各國政府的支出有更多的空間,應更積極地運用財政政策來推動其經濟發展。現代貨幣理論的擁護者說,他們率先提出了這些論點,主流思潮現在才開始拾人牙慧。

央行幣策 狂印銀紙 息口新低

為了應付世紀疫情,各地中央銀行紛紛投入大印銀紙,利率創紀錄下新低,央行管理者加大了量化寬鬆的力度,擴大了「放水」範圍,購買企業和政府債務。

寬鬆政策掀投機熱潮

所有這些貨幣干預措施創造出史上最寬鬆的金融狀況,引發一股投機狂熱,使許多分析師擔心未來的結構性風險。不過,央行的政策將難以逆轉,尤其是如果勞動力市場仍然殘破不堪,且企業仍繼續其節衣縮食的努力。

根據一份去年發表的論文,若以史為鑑,疫情大流行會長期壓低利率。該論文發現,大流行爆發的四分之一世紀後,利率通常較沒有疫情下的水平低1.5厘。

企業負債 BIS憂爆償付能力危機

政府在大流行期間提供的信貸成了企業救亡圖存的生命線。結果之一是發達國家的公司債務水平激增。根據俗稱「央行之母」的國際清算銀行(BIS)計算,非金融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淨借入3.36萬億美元(約26萬億港元)。

報告顯示,由於封鎖措施或消費者抓緊荷包,許多行業的收入急劇下降,虧損也讓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元氣大傷,因此可能短時間內爆發令市場嘩然的「重大企業償付能力危機」。

催生「殭屍企業」 損生產力

有些人認為,為企業提供過多支持,且對於哪些企業可以接受支持幾乎不設條件限制,其中隱含的風險很大。

他們指出,這就是創建「殭屍企業」的配方,這些殭屍公司在自由市場是無法存活,只能靠國家援助來苟延殘喘,將拖累整個經濟的生產力。

窮者愈窮 發展中國家恐失落10年

針對刺激措施的辯論可能感覺像是發達地區才能擁有的奢侈品。

貧窮國家缺乏富裕國家那種能夠保護工作和企業、投資疫苗的資源,它們需要更快勒緊褲頭,否則將面臨貨幣危機和資本外逃的風險。

孕育新一代財困危機

世界銀行警告,疫情大流行正在孕育新一代的貧困和債務紛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發展中國家可能存在失落10年的風險。

二十國集團(G20)中的債權國政府已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減輕最窮困借款人的負擔,但也招致批評其提供的債務減免有限,並且未能引入私人投資者加入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