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遷 疫後經濟難關

全球在2020年經歷了一場世紀疫情浩劫,雖然疫苗已面世,疫情有望在2021年大致受控,但接下來的危機並非世人能夠克服,就是「氣候變遷」。聯合國近期警告,世界正瀕臨「氣候大災難」,是切切實實影響經濟復甦的阻力,同時帶出「綠色經濟」的巨大商機。

在聯合國警告世界正瀕臨「氣候大災難」邊緣之際,各地企業都加強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包括雀巢(Nestle)宣布將投資36億美元(約280.8億港元)對抗氣候變遷。水泥界「龍頭」LafargeHolcim表示,將耗資1.12億美元(約8.73億港元)減少印度的碳排放。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也採取行動,反映企業與投資者日益關注環保議題。

企業斥巨資減碳排放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期發表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較前工業時代(1850至1900年)高出約攝氏1.2度,很可能成為史上第二熱的一年。

食品業面對環境衝擊和包裝廢棄物的指控,正加緊步伐重振信譽。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表示,將在未來斥巨資對抗氣候變遷,也希望在2050年達成零排放目標。

公司表示,相關計劃的第一步是2030年時把碳排放量減半,2050年時該公司全球800個場地均使用100%再生電力。雀巢也將協助農民和供應商轉向再生農業,準備在未來10年植樹兩億棵。

另外,全球最大水泥製造商LafargeHolcim表示,將減少該公司在印度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斥資為印度6座工廠發展廢熱回收系統,每年可望減排50萬噸。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亦宣布,加入亞洲投資者氣候變遷聯盟(AIGCC)和氣候行動100+倡議,提振區域投資者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並致力確保投資組合中的企業遵循轉向永續之路。

有分析師指出,該些企業致力減排,是因為投資者日益重視環保議題,成為長線持有主調。

今年頻現天災 關鍵指標惡化

經常提到氣候變化帶來危機,雖然相關新聞或使人變得麻木,但災難與危機不會因人類麻木而消失或緩和!2020年又是重點:多項氣候紀錄被打破,颶風、山火、熱浪、洪水、乾旱、融冰此起彼落地爆發,氣候變得更極端。

亞洲北部升溫最顯著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期發表《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報告指出,今年全球暖化狀況從7項關鍵氣候指標來看都呈現惡化,讓全球無數民眾身受其害。報告指出,今年全球超過5,000萬人受到雙重打擊—氣候災難與疫情大流行;中美洲國家更遭遇三重打擊—兩個颶風、新冠肺炎,以及原本就存在的人道危機。

儘管今年適逢能夠降溫的「拉尼娜現象」(La Nina),且疫情嚴重拖累工業生產,但是仍然成為史上最熱3年之一。今年升溫最顯著的地區在亞洲北部,尤其是西伯利亞的北極圈(Siberian Arctic),比往年平均值高出攝氏5度。

2011至2020年是史上最熱的10年,WMO秘書長Petteri Taalas表示,全球升溫幅度在2024年之前有可能超過《巴黎協定》設定的上限,即攝氏1.5度。根據氣候行動追蹤組織(CAT)最新分析,如果《巴黎協定》各參與國能做到承諾的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升溫幅度也只能局限在攝氏2.1至2.6度之間。

【美國】蓋茨促年撥2730億作研發

一向極為關注氣候危機的微軟創辦人蓋茨認為,美國應成立專門的聯邦組織,全力研發乾淨的能源對抗氣候變遷,更提議政府應該要編列350億美元(約2,730億港元)的預算在這方面,較目前的支出增加4倍。

成立聯邦組織專門管理

他除了在疫情期間大力資助疫苗研發外,也為氣候變遷議題發聲,認為美國政府沒有一個統一的組織專門管理再生能源,應該比照「國家衞生院」(NIH)成功的做法,成立「國家能源創新研究院」,專心投入乾淨能源的相關研究。

他認為政府低估了能源研究的預算,聯邦政府每年花費350億美元在醫療研究上,再生能源的研究支出卻只有70億美元,「平等對待醫療和能源議題將會是關鍵的第一步」,除了能夠加速發展乾淨能源,也會創造超過37萬個工作機會。

與特朗普不同,美國候任總統拜登極為關注氣候問題,近日宣布6位「氣候變遷團隊」成員,並將在白宮成立「國內氣候變遷政策辦公室」。

為應對氣候變遷,拜登提名John Kerry為氣候變遷總統特使,負責美國參與全球氣候變遷行動;環保署前署長Gina McCarthy出任國家氣候變遷顧問,其副手為拜登的長期顧問Ali Zaidi,他曾協助制訂奧巴馬政府的氣候變遷政策,也參與巴黎氣候協定的談判。

拜登團隊也表示,將致力推動乾淨能源,並挽救汽車產業,落實2050年之前,美國溫室氣體零排放。

事實上,拜登的能源政策着眼於再生能源,並制訂了一些可衡量的短期目標:包括在5年內安裝5億個太陽能電板及6萬台風力發電機。

拜登承諾投資達15萬億

此外,拜登的氣候政策強調,基礎建設是對抗氣候變遷相當關鍵的一環,例如在2030年之前達到50萬輛電動車充電站的目標,還包括打造可承受野火、洪水與海平面上升等具適應力的城市,這不僅包括道路與橋樑,還有綠色電網及改良的水利基礎設施。總體計劃是承諾未來4年美國的氣候變化投資支出將達兩萬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每年減碳投資支出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至2.5%。

【歐盟】 鎖定55項潔淨能源技術

歐洲方面,全球最著名的管理諮詢機構之一凱捷集團研究指出,綠色氫氣、低碳航空燃料、電動車等55項潔淨能源技術,將協助歐洲在本世紀中期達成碳中和目標。

報告主要指引官員和投資者,為歐盟認可和預測歐盟復甦基金應投資項目,協助該區域在後疫情時期的經濟發展。報告尋找了200項計劃和選擇55項技術為「成熟可投資的」,能在2030至2050年期間快速獲得成果。

總計來說,這些技術將每年創造7,900億歐元(約7.2萬億港元)的零排放產品和服務,減少8.71億噸的氣體排放。相關技術每年將需要公私部門約1,440億歐元投資,支持1,270萬個工作;而每一歐元的投資,將在2050年的歐洲市場產生9歐元的收入。

冀電動車電池自給自足

選取的技術和計劃項目包括太陽能模組超級工廠、大規模移動離岸風力、大規模綠色氫氣生產、100%再生能源電力的電網發展、直接的碳捕抓技術等。

在涉及產業部門上,包括替代混凝土的材料、綠色氫氣生產精煉廠、鋼鐵工業的碳捕抓、熱加工產業轉向低碳燃料。

在運輸方面,計劃包括為航空提供低碳燃料生產的大規模工廠、綠色氨燃料船隻和運輸基礎設施、電動貨櫃車和電動車充電基礎建設。

作為2025年碳中和計劃的一部分,歐盟希望加速綠色產業在地的生產,包括用於製造低碳鋼鐵的氫燃料,以及潔淨汽車的電池。作為歐盟執委會副主席Maros Sefcovic指出,歐盟在2025年將生產足夠的電池,以供應增長快速的電動車(EV)動力所需,毋須再依賴進口電池。

【新西蘭】 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新西蘭國近期通過宣言,宣布國家進入「氣候緊急狀態」,並矢言公共部門將在2025年達成碳中和目標。新西蘭政府去年已承諾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於2035年前全數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

承認地球受到威脅

在新西蘭之前,英國國會在去年5月率先表決通過宣言,宣布國家進入「氣候緊急狀態」,成為全球第一國,愛爾蘭則緊接在後;目前全球已有日本、加拿大、法國等32個國家跟進,肯認氣候變遷危機對地球的威脅。

雖然本次通過的「緊急狀態宣言」僅具有象徵性的意義,但總理Jacinda Ardern在國會發表演說時強調,國家會在生命、財產受威脅,民防面臨危急時發布緊急狀態,「如果不因應氣候變遷,我國就會持續上演這些緊急狀況。」她呼籲為了後代子孫採取迫切行動。

雖然新西蘭向來給人「潔淨」、「綠色」的形象,但在全球43個已開發國家中,它是少數(12國)碳排量呈現上揚的國家——過去20年間,該國淨碳排量增加了60%,在經合組織(OECD)32國之中位居中游。

【英國】 溫室氣體排放冀10年減68%

英國政府近期表示,計劃在這10年內將溫室氣體(尤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逾三分之二,將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溫室氣體減排率最快的國家。

英國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減少68%,這目標是具法律約束力的計劃之一,以助英國在2050年前成為「碳中和」國家。

離岸風力發電望增4倍

該國首相約翰遜11月時曾公布「綠色工業革命」計劃,料將創造25萬個工作機會。該計劃包括禁止汽油和柴油新車銷售,將離岸風力發電增加4倍,並擴大氫氣生產能力,這些都放眼在10年內達成。

【日本】 擬2030禁售新出廠純汽油車

日本首相菅義偉上任後,曾承諾將擴大綠色投資,計劃30年後將造成污染的碳排放量,減到零水平。日本政府目前也全力動員,如火如荼規劃各項綠色政策,避免菅義偉當初開出的環保支票不能兌現。

日本可能會在2030年代中期,全面禁止在日本國內售賣新出廠純汽油車,並計劃以混合動力或電動汽車等一些環保車輛取而代之。市場又傳出日本政府正考慮設立一萬億至二萬億日圓(約742億至1,484億港元)的綠色環保基金,投資標的將鎖定對環境友好事業項目。同時,日本政府也正考慮多成立幾個環保投資基金,例如電池儲存技術開發,與減少碳排放污染等,希望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

【內地及香港】 人行研藉FinTech拓綠色金融

面對全球氣候問題,內地積極發展綠色金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明言,將繼續探索利用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綠色金融,會以碳中和目標為約束條件,進一步完善標準。

港府將更新《行動藍圖》

中央政府也強調,要加快推進創新轉型綠色發展、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入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強調要注重全面排查和系統整改,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

香港方面,政府宣布2021年中將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以定下更進取的減排策略,目標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另外,環境局將推出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籌劃停售傳統燃油私家車的時間表;另擬設於屯門環保園的廢紙回收製漿廠,則預計明年上半年招標,2024年前投產。

【南韓】 豪擲546億發展綠色經濟

南韓緊追日本與中國內地步伐推動環保。總統文在寅承諾,將在2050年之前達成「碳中和」,矢言投資8萬億韓圜(約546億港元)聚焦於綠色經濟增長,作為史無前例對抗新冠肺炎疫情所推出財政刺激的一環。

盼2050年達成碳中和

文在寅表示,他們將與國際社會一起積極因應氣候變遷,朝2050年之前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前進,以再生能源取代煤,創造新的市場、產業和就業機會。他承諾在2060年之前,廢除核能電廠;再生能源佔全國總發電量的比重在2030年以前計劃達到20%。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南韓目前只有5%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在經合組織(OECD)會員國中比率最低。

世界銀行的數據則顯示,南韓經濟規模全球第十二大,是全球第七大高碳排國家。